原標題:“育兒經”的轉變讓教育更全面
從“綁手束腳”到“自由發展”“媽,現在育兒觀念可跟40年前不一樣了。”隨著孩子的呱呱墜地,在育兒方面,“新手”媽媽和隔輩老人之間難免有很多的分歧。2017年一月份,齊齊哈爾市65歲馬秀蘭的孫女出生讓她真正意識到了40年來育兒觀念正悄然地發生著巨大變化,而馬秀蘭也從最初的“看不慣”到逐漸認同,甚至捧起了育兒書,活到老學到老。
“買育兒書、上胎教課、預定月嫂……孩子還沒出生,兒媳就忙著準備,最開始我很不理解,心想我那時候生孩子沒這麼多説頭兒,不也把孩子養大了嗎?但隨著孫女的出生,我才真正發現時代真是變了,我的育兒觀念也發生了轉變,而這一進步,無論對産婦還是對於孩子來説,都是質的飛躍。”起初,面對高昂的胎教課,萬元的月嫂價格以及書本上的育兒知識,馬秀蘭也曾瞠目結舌,甚至有些嗤之以鼻,但隨著孫女一天天長大,馬秀蘭看在眼裏的同時,自己的傳統育兒思想發生了改變。
馬秀蘭舉了幾個例子,孫女剛剛出生時,馬秀蘭還準備了棉布繩、“紅包布”,卻被兒媳拒絕了,最後在她堅持下,才保留了“紅包布”的傳統。“40年前我們生孩子,都要將新生兒的手腳捆起來,一捆就捆上一個月,老話講這樣能讓孩子的胳膊腿都‘直流兒’生長,以後能長大高個兒。但現在一看育兒書才知道,這樣的束手綁腳很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甚至危及生命,而所説的能長高個兒更是無稽之談。”起初不能理解的馬秀蘭還生著悶氣,後來聽從兒子的建議逐漸看了一些育兒書,馬秀蘭認識到了傳統育兒中很多不足之處。
説起40多年前自己生孩子的場景,馬秀蘭陷入沉思。“那時候一家都好幾個孩子,産婦生孩子也沒那麼多的説頭,更沒有坐月子的習慣。記得我生完孩子沒幾天就下床做飯了,身體因為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自己也落下了很多的病根,一到陰天下雨,後腳跟、膝蓋、後腰都疼得要命,這麼多年理療、吃藥啥都做了,就是都得不到改善。”自己曾吃過沒精心坐月子的虧,所以,馬秀蘭對於兒媳婦坐月子看得特別緊,而兒媳婦高價請回了的月嫂,也得到了馬秀蘭的逐漸認同。
馬秀蘭豎起大拇指説,別看請月嫂花費得挺多,但就月子餐,産婦、新生兒的日常護理,月嫂絕對頂呱呱。一天四頓月子餐,葷素搭配還不重樣兒,新生兒各種問題也是手到擒來,還教會我很多新生兒護理常識,推薦給我不少育兒的書。
躺平頭、感冒捂大被、女娃兒擠乳頭、挑“馬牙”……馬秀蘭掰著手指細數著那些傳統的育兒陋習,如今,隨著孫女的逐漸長大,馬秀蘭也斷斷續續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每天趁著孩子午睡,馬秀蘭都會帶著老花鏡看一會兒育兒書。“活到老學到老,想要帶好下一代,給她更好的教育,可不光是賣力氣就可以的,老一輩兒也應與時俱進,多學習一下新的育兒知識,教育理念,這才能令孩子日後教育更加全面,子女將孩子放在我這兒也能更放心。”馬秀蘭總結道。 (李佳佳 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