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屆“冰雪之冠·黑龍江國際冰雪攝影大展”通過攝影創作,對“將冰雪資源轉化為冰雪文化、冰雪經濟,推動旅遊資源開發”進行了有益嘗試,為打造冰雪攝影品牌提供了經驗。其實,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風光攝影帶動當地旅遊産業發展的現象就已露端倪。白雪紅燈,炊煙嫋嫋,童話般的“雪鄉”是黑龍江馳名中外的景區。雪鄉原名雙峰林場,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批攝影人來到牡丹江市大海林林業局雙峰林場,將這裡美不勝收的雪景定格在照片裏,這些作品參加了影展、登上了雜誌,讓更多的攝影發燒友涌向這裡……這其中,不知是誰在作品中提到“雪的故鄉”,從此大家開始稱呼這裡為“雪鄉”,雙峰林場的名字反而不再被提起。伴隨著一幅幅雪鄉的攝影作品在國內外獲獎,雪鄉作為國家級旅遊景區的名字越來越響亮,攝影人成了其名符其實的幕後推手。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坐落于山河屯林業局鳳凰山經營所施業區內,2001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2003年正式開園,但當時遊客寥寥無幾,僅有當地的攝影愛好者偶爾進山拍片。常年入山拍攝了大量鳳凰山風光圖片的是當地土生土長的攝影人佟中偉。“我從2008年開始進山拍攝鳳凰山的四季美景。當時條件簡陋,還是媳婦借錢給我買的佳能卡片相機。當時的景區旅遊設施還不完善,我常常是挾一條棉被,帶塊塑膠布,到山上撿幾根樹枝,支起簡易帳篷,就在山上拍攝和住宿了。”佟中偉回憶説。
由於常年堅持拍攝鳳凰山風光,佟中偉的作品在互聯網上引起了反響,在影友和驢友中都有了名氣,他組織起“戶外旅遊團隊”,接待來自東三省的戶外旅遊愛好者。他説:“我熟悉這裡的地貌,經常帶著大家進山尋找絕佳風光地攝影和露營。旺季時,我們一天就接待兩三百人。”
歷經十幾年的開發建設,鳳凰山現已成為集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一身的AAAA級旅遊名勝景區,開園以來接待遊客120萬人次,門票收入累計達到1.28億元,拉動區域經濟收入14億元,帶動林業局“百里旅遊經濟帶”的蓬勃發展,成為林區企業的支柱産業。佟中偉也由當初鄰人眼裏“不務正業”的攝影發燒友,變成了鳳凰山旅遊公司專職負責景區風光攝影的攝影師。他興奮地説:“現在,我經常接到來自省內外許多城市和地區的邀約,為當地拍攝風光圖片,可見攝影藝術對一個地區的旅遊宣傳和推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記者 楊寧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