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黑龍江省大慶市雙勝村村民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他們今年的“邵轱轆屯”牌地瓜試驗田豐收了!20萬公斤地瓜已被訂貨商搶購一空。
如今,大商新瑪特、禦廚果蔬等超市都能見到他們村的“邵轱轆屯”牌地瓜。值得高興的是,這地瓜與普通地瓜不同,價格翻了好幾倍!紫薯甚至賣到了五塊錢一斤。
“純綠色、有品牌、消費者可線上監控,各項營養元素豐富。”説著,該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張良拿出了檢測報告。
在雙勝村,除了地瓜,還有小米、水稻、綠豆等雜糧,都是“邵轱轆屯”牌,因為是綠色食品,銷量十分可觀。“多虧大慶市市場監管局的幫扶,我家也種上了綠色有機小米……”貧困戶張鳳忠説。
雙勝村是大慶市市場監管局定向幫扶單位,2017年6月,該局稽查專員張良被派駐到這裡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
該村5個自然屯,505戶1707口人,在冊低保24戶58人,五保9戶9人,其中貧困戶13戶35人。“貧困戶和村民們主要反映全村耕地不足8畝,且絕大多數屬於沙土地,農作物産量低,抗旱能力差,每畝年均收益不足800元。”張良説,再加上村民習慣性種植常年耕作農作物,不看市場、不了解新型農作物,閉關自守型勞作,谷賤傷農常有發生。
沙土地種啥能行?經過實地考察調研,並到黑龍江省農科院取經,市市場監管局支持駐村工作隊進行省級地瓜種植示範基地建設。今年年初試種4個品種,如今試驗田30畝獲得大豐收,産出綠色地瓜20萬公斤,銷售不愁。
村民王廣志以前種小米、高粱,今年抱著試試的心態種地瓜,收穫後信心倍增。他算了一筆賬,“花生畝産800-100元,小米畝産約1000元,板藍根畝産1000-1200元,地瓜能達到1500元!”
如今的雙勝村,老百姓腦子裏有了“品牌”意識,有機綠色農産品走上了品牌化之路。市市場監管局幫助村裏免費註冊商標“邵轱轆屯”,如今,雙勝村的小米、大米、雜糧等農作物主打此品牌。“將來我們還要申請綠色食品標誌、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張良説。
得知水稻基地秋收繁忙,大慶市市場監管局認評科三位工作人員到種糧大戶袁根華水稻基地進行有機水稻認證;針對主打特色小米銷售問題,大慶市市場監管局協調卓創公司幫助建立了小米銷售網頁,雙勝村農産品通過網上行銷暢銷全國,幫助貧困戶增加種植效益。“目前,還聯繫了大慶小豬商城及黑龍江幸福小農、黑龍江電視臺自助品牌農廣雲綠APP等線上銷售村裏合作社的小米。”張良説,有機綠色的農産品賣得好,“邵轱轆屯”品牌也正逐步叫響。“預計今年品牌小米線上線下銷售40萬斤,2019年達到90萬斤。”
農業標準化種植有機綠色農産品,免費註冊商標“邵轱轆屯”,拓寬線上線下銷路打開品牌新市場……在大慶市市場監管局一條龍式的精準扶貧下,雙勝村的貧困戶從以前的單純被“輸血”到現在有了“造血”功能。“合作社收我們貧困戶的小米,每斤價格提高20%。雖然我身體不好,但致富路打開了,咱不等不靠,得靠自個兒脫貧致富。”張鳳忠説。(記者 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