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圖強林業局潮河管護區科學分析地域特點和資源優勢,創新機制,打造旅遊節點經濟,管護區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1~7月,盤活閒置資産5處,帶動職工270余人參與管護區經濟發展,新增就業崗位17個,職工月均增收360元,管護區主營業務增收6.67萬元。
立足實際 科學謀劃長遠發展
針對潮河管護區位於漠河、圖強和內蒙古滿歸三地交界的區位優勢,管護區領導班子確定了“牢牢把握生態型産業項目定位不動搖,以管護區為主體,以管護站為輔助,充分利用地理區位帶來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以旅遊服務節點經濟為主營,輻射山特産品加工、電商、林下採集和食用菌養殖業,推動企業增效、職工增收,逐步發展和壯大管護區經濟總量”的總體思路,並制定了發展管護區經濟工作方案,編制了《潮河管護區經濟發展(2018~2022)五年規劃》,明確了2018年度建設目標和任務,力爭3年內使管護區主營收入年均增長3%,職工收入年均增長4%,用5年的時間實現轉方式、調結構的總體目標。
轉變方式 深入挖掘發展潛力
在發展管護區經濟中,潮河管護區突出成長性和可持續性,産業項目定位堅持不要“大而全”,要“有特色”、要“關聯度強”。堅持市場化運營,管護區自籌資金28萬元,成立了大興安嶺“潮河人家”有限公司,公司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現已進入試運營階段;堅持品牌化推廣,現初步建成了集自駕遊臨時休息、美食餐飲、山特産品銷售、景區景點推介於一體的“潮河人家”驛站功能服務區及滿足遊客需求的“潮河人家”林區特色民宿和移動宿營;堅持牽動式發展,旅遊服務業作為主營業務試運營以來,共接待遊客6000多人次,截至7月末,經營性純收入5.87萬元。與此同時,以旅遊業帶動種植業、加工業、林下採集和網絡電商的發展,今年35戶食用菌養殖戶戶均純收入4.8萬元。
創新機制 全面實現“雙增”目標
潮河管護區發展經濟注重“標本兼治”,管理機制堅持不要“老而僵”,要“活而新”,要“管用”,要“績效”。分類規劃機制。將管護區經濟發展規劃化整為零,按任務目標分為“一區四基地”5大板塊,即旅遊服務區、山特産品加工基地、食用菌養殖基地、生態果蔬基地和北藥培育基地,各功能區實施一區一策,互動互促,以確保規劃建設整體績效。理順管理機制。將各類林下資源劃分為採摘區和種植資源保護區。採摘區模擬木材生産統一管理,嚴格執行收購商交付資源管理補償費制度。截至7月末,採集各類山野菜、北藥和漿果42噸,管護區收繳資源管理補償費2.94萬元。創新經營機制。“潮河人家”有限公司建立了決策機制和分配機制,公司利潤分配按崗取酬,後期職工單戶和聯戶入股利潤分配以入股比例分紅,最大限度調動職工參與率、提高職工收益率。建立共贏機制。公司先後與百環公司、“龍江第一灣”景區、種養戶、內蒙古根河市及海拉爾市簽訂合作協議,在區域旅遊協同發展和行銷等方面開展積極合作,推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實現域內外聯動發展。(記者 高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