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惟願天下糧倉豐 專家學者為龍江大米“增香”
生活報  2018-10-12 09:17:57

  2018中國·黑龍江首屆國際大米節稻米品鑒品評活動於9日在哈爾濱會展中心華旗飯店舉行,經過一整天的激烈評比,國內外優質稻米的品種及産地評選塵埃落定。

  10日,國內外專家在華旗禮堂接受了媒體訪問。在採訪中,專家們紛紛表示品鑒品評活動程式嚴謹、標準科學,具有權威性,併為黑龍江稻米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

  萬建民:品鑒品評活動程式嚴謹具有權威性

  對於本屆國際大米節的品鑒品評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萬建民表示,活動很好地體現了公正公平性和權威性。從專家組成來看,有來自日本、泰國、韓國、印度等國的專家;在粳稻的品質改良方面,日本和韓國都位於前列。從程式上來説,專家們對送樣樣品進行了專業嚴謹的評定,根據品種的差異而去淘汰,並且以全程保密、非公開的方式進行品鑒,非常專業。對於龍江稻米的發展,萬建民表示,要考慮量和質的結合,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生産優質米和優質高産米。

  日本水稻品質食味研究會副會長

  大坪研一:大米品質提升需全産業鏈配合

  日本新潟藥科大學農學博士、教授,日本水稻品質食味研究會副會長大坪研一表示,這次的品鑒活動是非常標準、科學的,以萬院士為主席,和來自各國的專家組成的品鑒委員會,從外觀、氣味、味道、適口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對樣品進行盲選,最終以統計的方法計算出結果,這種方法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具有科學性的。此外,大米作為主食,想讓老百姓多吃大米,就要提高食味,政府部門、行業和農業技術研究單位一起,從種植、烘乾、儲存、加工一系列環節,來提升大米的食味。

  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程式華:期待形成“黑龍江大米”地域性品牌

  對於黑龍江大米標準的發佈,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程式華認為,根據土壤、氣候等條件進行標準化種植,有利於品種品質的統一。“同樣是稻花香2號,黑龍江不同地方種植的,專家的打分是不一樣的。有了統一的標準,通過統一的生長方式,生長出更好、更標準的稻米。”程式華表示,黑龍江是全國粳稻種植面積最大的産區,商品糧比重極高,如今“北糧南運”,北方地域種植優勢大,土壤、氣候、日照、水源等都是重要因素。通過品鑒品評活動,相信更能推動黑龍江水稻生産的科學性、規範性與安全性,在保證産量基礎上,品質更優,讓龍江大米增收增效。在採訪的最後,程式華表示,龍江大米的品牌數量要做“減法”,通過兼併、重組,形成“黑龍江大米”、“黑龍江五常大米”地域性品牌,這樣更有利於品質的控制、品牌的宣傳,從而有更強的競爭力。

  韓國忠清南道農業技術院研究員

  尹汝太:希望能與中國有更多技術交流

  作為韓國代表,尹汝太表示能來到2018中國·黑龍江首屆國際大米節,非常榮幸。“韓國也有很多各類農作物節日,但沒有大米這種單一作物、並且是國際性的盛會,這次大米節,我品嘗到了來自日本、黑龍江五常、黑龍江慶安、吉林白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優質大米,非常滿足。”尹汝太告訴記者,本屆大米節的品評品鑒過程公平公正,十分嚴謹,所有的環節都受到了世界認可。據介紹,韓國忠清南道與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有非常多的農業交流,尹汝太希望通過這次大米節,與中國能有更多農業經驗、技術的交流,不僅僅局限于大米。“這次國際大米節非常成功,我希望未來還可以繼續舉辦第二屆、第三屆,期待一直辦下去,越來越好!”

編輯:呂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