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按圖索驥”定位良種基因
墾豐公司實驗室。
澆水施肥全自動、模擬太陽光、給植物拍3D照片、“按圖索驥”找到優勢基因……走進北大荒墾豐種業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西的研發大廈,科幻大片的橋段映入眼簾。作為黑龍江省最大全國第三的育種企業,墾豐種業正以科技為第一驅動力帶動冰城育種邁入“分子時代”。“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正在冰城變為現實。
給玉米拍3D照 大數據中淘金
走進研發中心大樓,一個類似科幻大片中的日光溫室最引人注目,溫室內一片種植在花盆中置於傳送帶上的玉米苗長勢喜人。“習近平總書記説,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必須牢記總書記囑託,培育出更多良種。”實驗室負責人蔣洪蔚博士説,這個研發中心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影響植物生長的環境因素都能智慧調節到適合植物生長的最佳狀態,施肥、澆水自動完成。“模擬出最佳的玉米生長環境,再從這片玉米田中找到枝葉、果實長勢最好的那株玉米。”
而這個篩選過程同樣很智慧。記者看到,一棵棵栽在盆中的玉米植株在傳送帶上有條不紊地從日光溫室傳送到一個小屋子裏進行3D拍照。該系統每天能輕鬆採集海量的表型數據,這些大數據通過機器人、圖像識別技術進行分析,從而在眾多玉米植株中篩選出基因最優的玉米植株。
保留優良基因,培育高産良種
具有優良基因的玉米被表型鑒定平臺篩選出來後,其種子和葉片被放入組織粉碎機打碎,加入各種試劑進行DNA提取。這些被提取出來的DNA樣本被送入基因檢測實驗室。“我們實驗室的基因測序和檢測設備具有高通量的特性,所謂高通量的意思就是一次檢測基因的數量巨大,比如,基因晶片儀一次能檢測9萬個玉米基因位點,而Douglas基因型鑒定系統可同時進行21萬個反應點鑒定。”王超博士説。
這些國內最先進的基因檢測設備能夠對玉米DNA進行測序和鑒定,從而找到能夠控制玉米産量及抗病性等特性的具體基因。“這就好比畫一張詳細的基因位點地圖。‘按圖索驥’精準、快速地找出控制某個性狀的目標基因。”王超博士説,科研團隊在育種過程中讓具備抗病和高産等基因的品種雜交、回交,並反復地進行基因鑒定,不斷剔除那些不具備優良基因的品種,保留具備優良基因的品種,最終培育出産量最高、抗病能力最強的玉米及水稻品種。
作物品種全部為非轉基因
“傳統的雜交育種方式就像中醫,用眼睛觀察作物外部表型;分子育种家則好比西醫,給作物拍X光片、驗血。我們把兩者相結合,大幅提高了育種效率。”王超博士説,“常規育種需要6代時間選出抗病的改良自交係,我們現在能在3代完成,效率提高一倍。”墾豐的分子育種是通過分子檢測、鑒定的方法篩選出優良品種,而不改變作物基因,因此,其育成的作物品種全部為非轉基因。
科技創新成為企業成長的第一驅動力。中國種業骨幹企業評比中,墾豐種業綜合排名第三位。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發佈的權威數據顯示,墾豐種業在玉米種子企業中排名第二,在常規水稻種子企業中排名第一,在大豆種子企業中排名第一。(記者 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