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月18日從省質監部門獲悉,《秸稈碎混還田玉米壟作栽培技術規程》地方標準已通過專家審定,將於近日發佈實施。據悉,本標準適宜在黑龍江省玉米種植區實施,標準有效推進後對保護環境、培肥地力、控制水土流失、增加農民收入等具有重大的意義。
黑龍江省秸稈碎混還田技術地方標準通過專家審定。資料圖
農作物秸稈是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主要副産品,其産量大,分佈廣,但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僅約40%。為解決秸稈全量還田難、耕地品質下降等農業突出問題,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根據多年試驗研究和生産實踐,探索秸稈直接全量還田這種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該項技術試驗示範結果表明,秸稈全量碎混還田下聯合深松整地是適合黑龍江省的保護性耕作模式,二九一農場連續5年開展此項試驗示範産量平均增加5%~8%,與2010年相比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0.26%。2017年12月,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提出地方標準立項申請,2018年4月,黑龍江省品質技術監督局予以立項,列入2018年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
據了解,該標準的秸稈碎混全量還田模式不僅解決秸稈焚燒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而且可以增加滲透量,提高玉米增産潛力。同時,本標準採用深松聯合整地的保護性耕作方式,解決了傳統翻耕帶來的黑土地風蝕、雨蝕、壓實及作業成本高等問題。(記者 孫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