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互聯網+醫療”400余名鶴城患者享受遠程會診
醫生、患者相隔千里、遠隔重洋,但只需通過一個電子螢幕、一間小小的會診室,患者就可以享受到國內外知名專家的診療服務。你可以驚訝,但不要懷疑,這就是“互聯網+”時代下,新的診療模式帶給百姓的福音。
三天內約到國內知名專家
2017年4月,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會診中心正式成為市會診中心。一間小小的會診室,如何大顯神通?會診中心主任張萍的講解簡單明瞭。
張萍説:“一位患有嚴重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當時來醫院就診時是4個家屬攙扶來的。由於病情嚴重,患者提出想去北京協和醫院風濕科就診。但患者當時的身體狀況,去北京難度很大。而且,即使到了北京,能不能挂上專家號也是未知數,於是這位患者聽了醫生的建議來到市會診中心求助。隔天,我們就通過視頻,邀請到北京協和醫院的專家為他診斷,提出治療方案。更讓家屬感動的是,專家還為這位患者進行了心理疏導。”
張萍介紹,目前,市會診中心國內遠程會診僅與北京、上海合作的知名三級甲等醫院就有30余家。患者有會診需求,即使特別“搶手”的知名專家,我們3個工作日內也可以約到。而且參與會診的專家80%以上為博、碩導師,診斷及治療方案都具備很高價值,真正讓患者就醫省時、省心。
預約美方醫療專家
當然,齊齊哈爾市會診中心的能耐遠不止這些。
2016年1月,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會診中心與美國好醫友醫療集團合作正式開通中美遠程會診工作,成為東北三省唯一一家國際化可視會診中心,為我市國際化醫療工作的前進再添新篇。
據了解,目前中美遠程會診的美方專家達到1000余位,其中大部分為美國醫學中心主要負責人,能夠完成會診的專科包括神經內外科、腫瘤內外科、心臟內外科等20余個專業學科。中美之間開通了中美聯合門診,每週每時段都有固定的專科排班醫生進行值班,為我市患者進行服務。只要患者有需求,市會診中心就可以預約美國專家會診,讓患者省力、更省錢。
讓生命通道更通暢
如果説,與國內外專家的牽手是“上聯”,那麼“互聯網+”醫聯體成員單位,乃至縣、鄉、村、屯的聯合就是“下聯”。
張萍告訴記者一個這樣的病例,患者張某35歲,向陽村村民,患急性心梗。患者發病後由向陽村衛生院“遠程會診首診室”緊急向市會診中心提出心內科遠程會診申請。接到會診申請後,市會診中心立即為患者組織心內二科急診遠程視頻會診。會診後,由於縣醫療技術所限,患者遵從醫生意見直接轉入市第一醫院心內二科急診進行介入治療。由於救治及時,患者病情得到了緩解,並在較短時間內出院回家修養。患者出院時,心內二科為其免去醫療費萬餘元。
就是這樣一個從“會診室”到“會診中心”的過程,為患者就診開闢了“高速”綠色通道。為挽救患者生命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據張萍主任介紹,市會診中心借助市第一醫院遠程會診平臺組建了市醫療專家庫,並積極開展區域遠程醫療會診工作,現以開通遠程急診、平診會診、遠程轉診綠色通道等多個服務項目,開通區域遠程醫學單位130個,完全實現市、縣、鄉、村“3+@”的遠程分級診療模式,將我市優勢醫療資源下沉到縣、鄉、鎮級醫療機構。
搭建國際化醫療“快車道”
2017年以來,齊齊哈爾市會診中心的遠程醫療服務已使400余名患者受益,已完成國內遠程會診350余例,國際中美遠程會診50余例。
未來,齊齊哈爾市會診中心將進一步完善開發遠程會診管理子系統、病歷資料採集子系統、遠程專科診斷子系統、視頻會議子系統、遠程教育子系統等十一大系統。還將開通與國內更多城市大型醫院之間的合作。搭建國際化醫療“快車道”,推進醫院與國際接軌進程,開展系列高端國際遠程醫療服務,為廣大患者帶來貼近需求的全方位、多角度、便捷、優質、經濟的遠程醫療保障服務。
張萍説:“互聯網+醫療”時代的到來,拉進了患者和醫生之間的距離,也將傳統診療模式中的不可能變為可能。未來,市會診中心會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們的目的就是讓百姓就醫不必東奔西走,讓遠程會診中心成為百姓就醫的終點站。”(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