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在黑龍江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黑龍江省扶貧辦主任崔培元作出《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我省進一步落實脫貧攻堅措施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中指出,2017年黑龍江省完成脫貧人口16.2萬人,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14萬人脫貧任務。到2017年底,全省1778個貧困村共出列805個,5個國貧縣和8個省貧縣順利摘帽,貧困縣數量實現首次減少。2018年,黑龍江省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一是強化精準管理,堅持貧困識別常態化,嚴格識別城區,確保應納盡納、應退盡退;二是推動産業扶貧,加快發展農業優勢特色經濟和電商、光伏、金融新産業新業態,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貧益貧機制,擴大貧困人口參與度和受益面;三是推進“兩不愁三保障”,年底前,飲水安全和危房改造工程將全部完工,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飲水和住房安全全覆蓋;四是提升幫扶工作成效,建立和完善幫扶負責人管理考核辦法,對幹部幫扶成效進行全面評估和改進;五是加強社會扶貧,凝聚社會力量助力脫貧攻堅;六是提高扶貧幹部攻堅能力,切實提高扶貧幹部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化水準;七是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樹立貧困群眾自主脫貧意識;八是強化資金監管,全面開展扶貧資金專項清理行動,完善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全面推行扶貧資金項目公開公告公示制度;九是改進工作作風,以作風攻堅促進脫貧攻堅;十是壓實脫貧責任,通過約談、巡視和問責,形成有力震懾,倒逼責任落實。
《報告》提出,黑龍江省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全面展開,2018年計劃實現15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10個國貧縣摘帽;2019年計劃實現8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5個國貧縣摘帽;2020年計劃剩餘6.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確保省內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
為全面落實黑龍江省委脫貧攻堅決策部署,依法履行人大監督職能,認真做好聽取和審議《報告》工作,省人大常委會對脫貧攻堅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指出,今年我省將超額完成國家確定15萬人口脫貧的任務。2018年,全省脫貧攻堅責任不斷壓實,精準管理工作不斷夯實,飲水安全和“三保障”不斷推進,産業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內生動力不斷激發,保障脫貧攻堅有序強力推進。各地嚴把標準和程式關,有效避免出現“被漏評”“假貧困”“被退”“錯退”等問題;多數地方基本實現貧困戶産業全覆蓋,半數貧困戶實現了兩項以上産業疊加覆蓋;積極搭建基礎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商業保險協同發力的醫療保障網;通過打機井、改管網、裝凈水設備等方法解決貧困村飲水安全問題;深入推進“志智雙扶”,著力破解內生動力不足。
針對調研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黑龍江省人大調研組建議:一是進一步增強脫貧攻堅工作緊迫感,強化主體責任,壓實落靠各級領導幹部、幫扶幹部、扶貧幹部責任,加大問責問效力度,要結合鄉村振興統籌謀劃脫貧攻堅工作,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促進區域均衡發展。二是進一步抓實可持續脫貧的産業基礎,加快完善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為穩定脫貧提供産業支撐;三是進一步加強“志智雙扶”激發內生動力,在參與産業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賦予貧困戶更多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實現從“袖手看”向“動手幹”的轉變;四是進一步聚焦飲水安全和“三保障”持續發力,增加健康扶貧補充保險、商業保險,降低貧困人口自付比例,減輕醫療負擔,提高省內異地就醫報銷比例、擴大藥品報銷目錄種類、增加慢性病和地方病口服用藥補助的具體政策,對60歲以上和患大病、慢性病的貧困人口每年體檢一次,建立完善醫保、商業保險、醫療救助金預先撥付機制;五是進一步嚴格規範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加強涉農資金整合,賦予貧困縣更充分的資源配置權,確保政策資金圍繞脫貧攻堅項目精準使用,建立健全脫貧攻堅政策落實和重點資金項目跟蹤審計機制,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六是進一步總結推廣好典型經驗模式,要尊重基層幹部和群眾的首創精神,總結好成功經驗和做法,通過對先進經驗和典型的梳理和提煉,發現一批、總結一批、推廣一批。(記者 王春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