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齊齊哈爾扶貧攻堅 編密織牢民生“安全網”
黑龍江日報  2018-12-03 10:33:09

  原標題:鶴城編密織牢民生“安全網”

齊齊哈爾扶貧攻堅 編密織牢民生“安全網”

醫療志願者為老年人開展義診活動。 (黃洋 記者 姚建平)

齊齊哈爾扶貧攻堅 編密織牢民生“安全網”

龍沙區南航街道志願者將募捐來的衣服送給貧困群體。(黃洋 記者 姚建平)

  齊齊哈爾市自建立城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來,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快速發展,城鄉低保標準逐年提高,醫療救助政策不斷完善,困難群體賴以生存的民生“安全網”編織得越來越密實。

  保障標準由穩到升

  “具體漲幾次我不記得了,但幾乎每年都漲點兒。像我們這些生活條件不好的,低保金每漲一次,對我們生活都有很大的改善。”今年52歲低保戶張秀英的話簡單又直接。

  齊齊哈爾市城市低保自1997年10月、農村低保自2006年11月建立以來,城市低保經歷12次提標,從最初每人每月100元提高至現在的每人每月540元;農村低保經歷11次提標,從最初每人每年683元提高到現在的3780元;農村特困集中供養標準從最初的每人每年2200元提高到現在的7548元,農村特困分散供養標準從最初的每人每年1600元提高到現在的5280元。

  城鄉低保制度實現從無到有,保障標準由低至高。每一次保障標準的提高,群眾都紛紛豎起大拇指。

  醫療救助由繁入簡

  “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這份對健康的擔心,困難群體更重。齊齊哈爾市醫療救助制度自2007年建立以來,先後建立了城市醫療救助和農村醫療救助,然後又在2013年合二為一,變為城鄉醫療救助。經過十餘年發展,從最初的只對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進行住院後的審批救助現金,發展到對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資助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救助、住院救助、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和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醫療救助等醫前、醫中、醫後全方位的“一站式”即時救助。住院救助比例從最初30%提高至80%,特困供養人員達到100%,並且比省級指導標準高了10%。醫療救助封頂線由每人每年累計不超過4000元,達到每人每年累計不超過5萬元,醫療救助水準走在全省前列。

  綜合救助由弱到強

  根據困難群眾不同的救助需求,齊齊哈爾市從最初的單一城鄉低保、五保供養救助,建立起由臨時救助到低保、醫療、就業、法律援助等多項社會救助的“擺渡機制”,對遭受困難、造成家庭重大剛性支出,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人員,加大臨時救助力度,破解“支出型”困難家庭貧困難題。

  同時,開通救助快速通道,從提高“救急難”救助標準、簡化審批流程入手,設立了“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服務平臺和服務窗口160個,及時依據各相關救助部門職責具體進行受理、分辦或轉辦,對於貧困保障對象在遇到急難問題,街道(鄉鎮)在第一時間予以辦理,將救助資金直接發放到困難家庭,實現了救助申請人與相關救助部門及時對接,有效發揮了社會救助“拖底線、救急難”的作用。

  扶貧開發由淺入深

  自開展扶貧攻堅工作以來,民政作為行業管理部門承擔著兜底保障任務。該部門在“精”字上下功夫,探索建立多種有效、科學的工作方法,將符合低保條件的農村貧困家庭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精準認定,應保盡保。通過社會救助制度與農村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制度在精準扶貧中的兜底保障作用,編密織牢基本民生安全網。

  截至目前,全市9縣市1區(梅裏斯達斡爾族區)範圍內,同時享受社會救助制度與農村扶貧開發政策的農村低保對象達到7.79萬人,佔現有農村低保對象的46.3%;特困分散供養對象有5464人,佔現有特困供養對象的34.7%,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品質。(張鑫 記者 姚建平)

編輯:呂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