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梅大豆食品有限公司無菌灌裝車間。 陳志偉攝
當解放思想推動高品質發展大討論活動襲來滾滾熱浪,創新的基因已然根植于科技沃土,澎湃的“第一動力”正成為佳木斯市振興發展的撬動點,源源不斷地輸出科技創新的價值偉力。
多年來,隨著佳木斯市科技事業密集發力,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科技實力不斷提升。回首臨近尾聲的一年,佳木斯市一浪高過一浪的科技創新潮以不可阻擋之勢,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度,這種現象在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和發展上更為突出。
2018年是佳木斯市高新技術企業“雙倍增3年培育計劃”的開局之年,這一年被賦予新起點之意註定不平凡。
今年,佳木斯市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17家,完成全年目標申報任務106%;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3戶,比去年增長一倍以上;通過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數量達到91戶,完成全年目標的180%;2家孵化器通過省級備案,完成全年目標的100%。前三季度高新技術産值188.43億元,同比增長8.1%;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47.67億元,同比增長8.22%;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科技項目46項,獲得項目經費支持2886萬元。高新技術企業迅猛發展背後是“雙倍增”行動的強力支撐。
黑龍江省潤特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 陳志偉攝
原始創新是創新發展的基石,真正的核心關鍵技術才是贏得市場主動權的“金鑰匙”。這句話對於即將邁入一個“甲子”的冬梅大豆食品有限公司來説深刻而現實。
見證過行業龍頭的輝煌,走出了體制改革的“陣痛”,抓住了技術創新的主線,“冬梅”這個本土“老字號”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開闢式發展的新境界。
與“冬梅”一路走過30多年的公司副總經理董良傑感受頗深:企業最難時候廠房是租賃的,沒有供暖的車間結的冰不比室外少,職工半年多沒有薪水拿……令人心寒的境況反而讓董良傑更加清醒,他和企業帶頭人王廣祿一樣心裏始終憋著一股勁,“一定讓企業好起來,必須讓企業好起來!”
經歷了幾次改造,“冬梅”以股份制“身份”重回佳木斯百姓的視野中,以敢為人先的技術創新升級站在了舞臺的最中央。完全脫皮、脫渣、脫腥等先進技術先後完成。董良傑講道,企業從普通的食品企業向科技創新型企業轉變的關鍵節點在2015年。那一年,多年的創新積累産生了質變,企業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目前,“冬梅”産品發展為3大系列50多個品種,高端産品16個,32個産品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産品不僅國內熱銷,還在東南亞、非洲等地區的多個國家受到追捧。從品牌到名牌,“冬梅”含金量越來越高,創新動能越聚越強。
高新技術企業向産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攀升,在這一年裏足跡可尋可證。佳木斯市聚焦全市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著力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品質,使高新技術企業成為佳木斯市産業轉型升級和經濟增長的有效載體。
黑龍江省潤特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産經營紫外光交聯繫列産品和三嗪係膨脹型阻燃系列産品,是集研發、生産和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並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潤特公司與中國科技大學合作的紫外光交聯技術是一項國際首創技術,它的出現引領了一場電線電纜行業的“技術革命”。一組對比可以説明“潤特”産品高科技含量的強優勢。紫外光交聯低煙無鹵素阻燃型電線絕緣層,相比傳統的材料耐溫等級提高、安全性提高、使用壽命提高。傳統的材料使用壽命一般是20年,加入潤特科研技術後提高到70年;原本市場上的材料耐溫一般是70攝氏度,潤特生産材料在125攝氏度的情況下可以正常使用。
“近期我們研發了水性鋁燃料包覆技術,這項新技術可以杜絕傳統油性鋁燃料包覆技術污染比較大的弊端,達到無污染的程度,現在已經進入到試生産階段。”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岩告訴記者。
為了培養更多行業領軍企業,佳木斯市科技局開展科技型企業評價活動,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目前,佳木斯市篩選116戶企業納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重點培育,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3戶,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工作,有91戶企業通過科技部認定,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
2017年,佳木斯市出臺了《高新技術企業雙倍增三年培育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年)》和《國家科技型企業認定實施方案》,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對首次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給予10萬元補助;對復審獲批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給予5萬元補助。
當解放思想的一聲聲重槌響鼓與足音契合,當高品質發展的一個個新著力點被創新聚焦,“第一動力”將更加強勁、更加澎湃,為振興發展貢獻佳木斯智慧。(記者 劉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