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回應群眾關切,正確宣傳引導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黑龍江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發佈《非洲豬瘟防控明白紙》,解答社會各界最關心的非洲豬瘟相關問題。
非洲豬瘟“傳豬不傳人”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烈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其強毒力毒株對生豬致病率和致死率可高達100%,嚴重危害著全球養豬業。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家豬感染本病潛伏期為15天左右。
本病不是人畜共患病。豬是非洲豬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豬和野豬外,其它動物不感染該病毒。該病毒雖然對豬有致命危險,但對人卻沒有危害,屬於典型的傳豬不傳人型病毒。
發現疑似病例嚴禁自行處置
《非洲豬瘟防控明白紙》指明,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非洲豬瘟疑似病例,嚴禁自行處置,應立即向當地獸醫部門報告。由獸醫部門嚴格按照《非洲豬瘟防治技術規範(試行)》和《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規定進行處置。
高溫、消毒劑可有效殺滅病毒
目前,在世界範圍內沒有有效預防非洲豬瘟的疫苗和治療方法,但高溫、消毒劑可以有效殺滅病毒。
非洲豬瘟如何防控?
一是海關部門嚴格出入境檢驗檢疫監管。嚴禁從有非洲豬瘟疫情的國家或地區進口豬及其産品;對進口豬及其産品的入境運輸工具嚴格監督、檢查、登記和消毒;對國際航班、火車、船舶的廢棄物和泔水等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被家豬接觸感染。
二是養豬場戶加強豬瘟免疫和飼養管理。要全面做好豬瘟基礎免疫工作;盡可能封閉飼養生豬,採取隔離防護措施,儘量避免與野豬、鈍緣軟蜱接觸;嚴禁使用餐館、食堂泔水等餐廚剩餘物飼喂生豬;增加消毒頻次,認真做好圈舍、環境消毒滅源工作。
三是獸醫部門強化疫情排查監測和流通領域檢疫監管。要全面反復開展疫情排查,不留死角;重點加強對生豬養殖密集區、城鄉結合部、屠宰場、邊境沿江、口岸、航空港、火車站及野豬棲息地等發生非洲豬瘟高風險區域的排查、流調和監測;嚴格生豬産地檢疫、屠宰檢疫和調運監管,嚴密監視疫情動態。
四是廣泛開展非洲豬瘟防控宣傳培訓。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廣泛開展非洲豬瘟防控知識宣傳和疫情應急處置培訓,不斷增強全社會防範意識,營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圍。(記者 劉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