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開展解放思想推動高品質發展大討論重要指示和黑龍江省委部署,具體到工信部門,就是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對標對表、刀刃向內,直面在謀劃和推動工作上存在的學習能力不強、主動擔當不夠、認真精神不足、專業水準不高等問題,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按照新時代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的要求,在謀思路、打基礎、求突破上解放思想,在落實省委提出的“五個解放出來”、“三個導向”、“三個下功夫”和“三個體現”上見精氣神和高品質,把“五細”和“幹一件成一件”落實在每一項工作中,做到責任到人、具體到事、研究明白、落在實處、説得清楚。具體説,就是要聚焦工業強省建設,找準工業經濟總量不大、速度不快、品質不優、內生動力不足的病根,勇於面對高品質發展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嚴峻挑戰,徹底打破抓工業難不想抓不願抓、不敢抓不會抓的思想藩籬和本領恐慌,遇事不能不知其然就先説不行,而是要認真研究知其所以然怎麼可行怎麼能行,著眼于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頭五尾”,把“工業強則産業強、産業強則經濟強、經濟強則龍江強”的大邏輯建立起來,把重塑環境重振雄風的信心樹立起來,把工業強省“強什麼、怎麼強”的思路和辦法明確下來,堅持內資外資、國有民營、央企地企、大中小微企業一視同仁,保持路正不怕道遠的定力,以釘釘子精神,下繡花功夫,久久為功,把工業強省戰略落細落小落實,力爭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帶動二産佔全省GDP比重達到35%~ 4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000戶。
在“強規劃”上解放思想,形成工業強省的科學引領。把從思想和思路層面破題的理念立起來,將工業強省規劃作為促進高品質發展的先手棋,推動去年8月啟動編制的規劃儘快實施。通過規劃科學引領,把重點産業發展與項目引進、科技創新、園區建設、環境優化充分結合起來,在“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科技與産業融合、軍民深度融合、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上做文章,在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上求突破,推動工業向品牌高端化、模式智慧化、生産綠色化、産業集群化轉型發展,最終培育形成以高端裝備、綠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四新支柱”為有力支撐、以做好“三篇大文章”為核心特徵的龍江工業新體系,奮力走出工業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發展新路子。
在“強産業”上解放思想,明確工業強省的主攻方向。把“産業強”工業才能強的理念立起來,堅持對接國家戰略與維護“五個安全”、做強産業與做長産業鏈相結合,聚焦優勢集中發力,實施産業百千萬工程,打造牽引龍江工業經濟總量做大、發展速度加快、品質效益提升的“火車頭”。重點瞄準市場潛力大、高成長性領域尋求增長點,圍繞高端裝備、綠色食品、新材料和生物醫藥、乳製品、石墨及深加工等,培育壯大一批百億級、千億級産業,推進打造農業及深加工、礦産資源開發及深加工2個萬億級産業集群。把百千萬工程的最終成效體現在投資有回報、産品有市場、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環境有改善的高品質發展上。
在“強企業”上解放思想,打造工業強省的主體力量。把“企業強”産業才能強的理念立起來,通過抓實項目、優化環境、精準服務,把兩化融合、軍民融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落實到促進企業發展壯大上,最大限度激發企業內在活力和市場競爭力,讓企業登前臺、唱主角、挑大梁,著力構建龍江工業重振雄風的“四梁八柱”。穩住龍頭,盯住骨幹,扶持中小,大抓項目,全力打造一批十億級、百億級龍頭企業,讓大個頭企業多起來強起來優起來,著力解決好過去傳統産業過於單一且大多集中在幾個甚至是一兩個大型企業、一旦骨幹企業滑坡就會導致經濟發展缺乏迴旋空間的問題。
在“強園區”上解放思想,築牢工業強省的承載平臺。把工業發展園區化、專業化的理念立起來,發揮好規劃、政策等引領作用,讓百億級、千億級産業和百億級企業(項目)有落得下、長得大、發展好的大平臺,打造好工業高品質發展的主陣地。堅持特色化專業化集約化方向,省市縣共建,促進園區優化升級,聯手抓招商上項目,促進産業集群發展,著力打造一批百億級、千億級産業園區,使其成為全省工業高品質發展的聚集區和重要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