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DIY剪紙、羅山皮影戲、土陶製作、“沉浸式”考古……8月18日,來自信陽市羅山縣城各中小學校的50余名小學員在羅山縣古息文化考古研學基地開啟了奇妙的“考古尋寶”之旅。
小學員體驗土陶製作 供圖 羅山縣文廣旅局
活動中,小朋友們認真參觀考古修復現場,了解文物歷史、考古流程和一些簡單的修復技巧,並體驗羅山皮影戲、剪紙、土陶、石磨豆腐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一系列“沉浸式”參觀體驗讓課程變旅程,讓非遺不再是課本上的文字,而在小朋友們的參與中煥發新的活力。
暑假期間,羅山縣研學活動層出不窮,除考古、非遺學習外,生態觀鳥也成為熱門研學項目。
在位於羅山縣的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朱鹮繁育站,30余名來自河南省各地的小朋友在這裡度過了一個別樣的暑假。
在保護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小朋友們走進朱鹮繁育站,詳細了解“東方寶石”——朱鹮的外形特徵、地理分佈、生活習性和生長繁殖、保護現狀,“沉浸式”感受大自然的獨特魅力。
研學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相融合,把課程教學從課堂搬至山川湖海、科研基地、文化場館等,讓學生們在看世界中塑造世界觀,獲取課堂教學外的新知與技能。
近年來,融教于遊、寓教于樂的研學遊受到廣大中小學生和家長的歡迎。為搶抓發展機遇,羅山縣依託“紅”“綠”資源,加大研學旅行基地建設,建成了以何家衝學院紅色長征、董寨生物科普、仙靈茶園茶文化、古息文化研究中心遺址考古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研學營地(基地)。同時,該縣開發了文物挖掘、文物修復、土陶製作、手工剪紙、皮影製作、茶藝表演、鳥類科普、茶葉製作、林果種植等針對各類人群的精品研學課程82門,充分讓研學者在山間感受生物多樣性、在文化體驗中獲取新知,做優研學遊文章,賦能文旅融合。
據悉,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羅山縣共接待研學遊人員18.6萬人次、培訓班次3380余次,研學遊綜合收入0.95億元,取得顯著成效。研學遊“小杠桿”,正撬動羅山縣文旅融合“大市場”。(文 史笑妍 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