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洛陽城裏探古今(走讀中國之中原行)
11月4日晚,來自13個國家的逾40位古典學專家學者參觀洛陽龍門石窟。河南日報記者 鄧放 攝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十三朝古都洛陽,可謂世界最具知名度的古都之一。“世界古典學大會·走讀中國之中原行”活動的與會外籍專家學者中,不少人對洛陽嚮往已久。
11月4日,來自13個國家的40余位外籍古典學專家到訪洛陽,感受古今輝映的精彩、詩和遠方的魅力。沿洛河分佈的偃師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洛陽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見證著這座古都的歷史風雲,印刻著“五都薈洛”的傳奇故事。遺址與現代城市共榮共生,一個個“氣象萬千”的考古坐標成為“風光無限”的城市地標。
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嘉賓們與“最早的中國”相遇。一個年輕的身影引人注目,16歲的俄羅斯女孩薇拉跟隨母親、俄羅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娜傑日達·沃爾科娃來到這裡,她説:“我從小就對中國文化非常癡迷,來到河南是我最大的心願。”最早的城市幹道網、最早的宮殿建築群、最早的青銅禮器群……二里頭呈現出的廣域王權東方第一王都的氣象,讓母女倆驚喜不已。娜傑日達·沃爾科娃説:“通過博物館多樣化的展陳方式,我們得以看到那時黃河流域的人們生産生活的場景。洛陽的博物館在設計理念、文物展陳、技術應用、文創開發等方面都讓人耳目一新。”
深秋的晚上8點,龍門石窟景區依然遊人如織。通過持續豐富夜間文旅産品供給,營造多元化、沉浸式文旅消費氛圍,洛陽古都夜遊持續“出圈”,龍門石窟、應天門、洛邑古城等文化地標成為廣大遊客和市民夜遊的好去處。“我完全可以理解其中的緣由。夜晚的氛圍如夢似幻,能讓人在精神上感受到放鬆與平靜,為龍門石窟增添了幾分神奇的魅力。”北京大學意大利籍博士生白露説。
“過去與現在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繫,這種聯繫在諸如中國與希臘等底蘊深厚的文明古國中體現得尤為鮮明。”在洛陽度過了穿越古今的一天后,希臘雅典科學院自然科學部院士安東尼婭·特裏科普盧感慨,“現代生活的諸多面向,其根源皆可追溯至歷史的深處。從過往的興衰更替、經驗教訓中汲取靈感與警示,是我們應對當今複雜多變形勢的智慧源泉。”
夜色中,盧舍那大佛慈祥淡然的微笑感染著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帶著在歷史長河中積澱的深厚文化自信,這座古都的悠長文脈在街巷阡陌中綿延流淌,文明之光在高堂廣廈間相映生輝。(記者 沈劍奇 童林 張蕊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金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