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長春創新發展創出“新”“高”
2018-02-23 09:10:32  |  來源:長春日報  |  編輯:田東艷

  原題:長春創新發展創出“新”“高” 2017年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小巨人”企業戶數分別是上年的2.7倍和3.9倍,預計技術交易額突破200億元

  長春日報2月23日訊(記者 陳璟):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打造吉林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當歷史的年輪駛入新時代,長春的創新發展也掀開嶄新的篇章。2017年,長春以“一二四五”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指導,著力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97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261戶,分別是上年的2.7倍和3.9倍,預計全年技術交易額突破200億元,進入全國技術交易活躍區域。

  創新路上果實纍纍

  2017年4月,一汽解放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智慧卡車完成首次開放演示,開創了國內商用車智慧駕駛實車演示的先河;10月,中車長客研製的首批美國波士頓橙線地鐵車下線,承載著國産軌道交通裝備首次登陸美國市場的莊嚴使命;11月,“吉林一號”視頻04、05、06星成功發射入軌,9個小時後便傳回首幅影像。

  2018年1月19日,“吉林一號”視頻07、08星(“德清一號”和“林業二號”)發射,“吉林一號”星座合作領域突破地域限制……

  科技創新“群星璀璨”,驅動發展“碩果纍纍”。如今,能夠支撐長春經濟發展的産業和提供高附加值産品的企業越來越多。

  “過去,因為焊裝技術不過關,我們一直受到發達國家的輕視。如今,我們擁有了自主研發的先進工藝,不但能向國內企業供應整車模具,還開始大量出口。”一汽模具製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自主創新,他們的産品走出國門,銷往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

  在長春,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長光宇航在航空航天先進複合材料方面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完成40多項國家航空航天工程配套項目,近三年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00%;永利鐳射研製成功的合束鐳射器為國內首創,近三年銷售收入年均增長50%,目前全球僅有永利和英國GSI公司擁有此項技術;金沙數控全自動剎車盤生産線國內自動化市場佔有率超過80%,近三年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5%……

  2017年,長春市科技型“小巨人”企業達到665家,主營業務收入預計超過500億元,其中一大批企業成為國內同行業的排頭兵。

  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2017年6月,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委託第三方機構,對全國創新型試點城市進行評估驗收。長春市推進的“六個創新”(即産業創新、企業創新、協同創新、平臺創新、開放創新、人才機制創新),被國家評估專家組評價為“試點建設特色突出、務實創新、成效顯著”。

  為了激發企業的創新熱情,長春市啟動實施了科技創新主體培育計劃,對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小巨人”企業給予10萬~20萬元後補助支持。實施科技創新“雙十工程”、科技創新平臺計劃、科技創新環境優化計劃,超過600戶企業能夠得到市級科技計劃支持。

  産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和協同創新體系的構建,也在推動創新快速發展。長春“政産學研用金介”協同創新雲平臺,集聚了本地1487戶科技企業,在線上引進國內外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5萬餘項、科技成果轉化需求10萬餘項,促進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與企業創新需求互動對接。長東北科技創新中心聯合駐長“一院四所四校”組建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已經開始發揮産學研協同創新的作用。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新技術、通信産業、裝備製造和航天信息産業研發等多個領域的科研成果進入全國乃至世界先進行列。據統計,截至2017年11月底,長春市專利申請量13596件,佔全省73.5%;專利授權量6999件,佔全省73.4%;發明專利授權量佔專利授權總量的30.7%,高於全國平均水準近10個百分點。

  創新打開希望之窗

  作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長春擁有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及智慧裝備、衛星應用、光電子、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一大批有優勢、有競爭力的新興産業。

  人工智能産業領域的翹楚——科大訊飛依託其國際領先的智慧語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搶佔智慧汽車、智慧教育、智慧機器人裝備製造等科技前沿高地,釋放創新動能。

  裝備製造企業的迅速崛起,為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帶來發展機遇。2017年1月,省吉客機器人産業集團與韓國現代重工集團牽手,計劃在長春興隆綜保區合作建設吉客-現代機器人保稅工廠項目。産品覆蓋工業機器人、農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領域,設計年産能2000台。

  長春在衛星應用方面的科研優勢也為新興産業發展打開一扇窗。2017年,長春新區航天信息産業園建設引起長春市關注。總投資54億元的航天信息産業園一期項目投産後,可年産30顆衛星、200架無人機;二期落成後,將建成能夠容納2000人的創客平臺及航天信息服務平臺,形成以衛星及無人機研發生産為核心的産業集群。

  “我們計劃2020年實現在軌60顆衛星,對全球任意點的重訪週期縮短到半小時以內。”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擬在2030年前實現138顆衛星在軌運行,實現全球任意點10分鐘內重訪的目標。

  希達電子8500平方米LED顯示和照明生産基地內,一塊塊播放著高清影像的超大LED顯示屏散發光芒;科英鐳射手術設備出口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據國內40%市場份額;金賽藥業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基因工程制藥企業、亞洲最大的重組人生長激素生産企業,將在長春新區再次奏響創新發展強音……新的征程上,長春堅持創新驅動,全力打造國家創新型城市,用創新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構建開放創新型産業體系,加快培育現代産業體系,助力東北老工業基地在新一輪振興發展的道路上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