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重點國有林區停伐3年 長白林海更熱鬧
2018-04-02 09:47:50  |  來源:新華網  |  編輯:田東艷

  原題:打好“綠色牌” 念好“山水經”——吉林重點國有林區停伐3年記

  新華網4月2日訊 (新華社記者 高楠):2015年4月1日,東北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採伐的大幕拉開,忙碌、喧囂了半個多世紀的長白林海歸於平靜。

  停伐3年來,吉林重點國有林區轟鳴的電鋸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山林間此起彼伏的創業熱潮:打“綠色牌”、念“山水經”,“綠色經濟”的生態“大文章”寫得有聲有色。

  從獨木支撐到全林利用:長白林海更熱鬧了

  停伐,讓吉林重點國有林區迎來了休養的契機。然而,對於常年和大木頭打交道的林業企業來説,轉型發展誰的心裏都沒底。

  對此,吉林森工集團探索從單純開發木材資源走向綜合開發林區非林非木資源的轉型升級之路。長白山森工集團依託長白山地域資源發展替代木材生産的六大接續産業,其中綠化苗木産業和中藥材産業發展勢頭喜人。

  吉林省八家子林業局職工石軍民曾是一名防火瞭望員,工作之餘,他用相機記錄林區的美景,並通過網絡推廣宣傳。停伐後,林業局成立了旅遊公司重點開發打造森林旅遊項目,石軍民從幕後走到臺前擔任旅遊公司黨支部書記。

  如今,旅遊公司與國內幾十家旅行社開展合作,遊客紛至遝來。“森林旅遊是林業轉型的好出路,將來會吸引更多的林業職工集資入股,不讓一個職工下崗,腰包都鼓起來。”石軍民説。

  八家子林業局局長高祥介紹,該局依託大森林、大冰雪、大林區,結合實際謀劃全域旅遊佈局,規劃建設重點項目,打造八家子林業局“全域旅遊經濟走廊”,真正讓冷資源“熱”起來。

  立體開發林業接續産業:林業職工更忙了

  早在停伐前,兩大森工集團就制定了“轉型發展、跨越經營”的發展目標,大力培育“務林不砍林,離木不離林”的接續替代産業,應對停伐後“錢從哪來、人往哪去”的現實考題。停伐3年來,長白山林區轉型發展和自主創業的熱情持續高漲。

  各森工企業和林區職工依託“林上、林中、林下”立體式開發林業接續産業,重點打造包括食用菌種植、中藥材種植、森林豬養殖等在內的林下經濟産業。

  “返魂草,返魂草,它的全身都是寶,目前市場是空白,將來效益一定好。成立公司加農戶,未來規模小不了。腳踏實地奔小康,明年再分大紅包。”這是記者在紅石林業局紅石林場採訪時聽到的一首由職工創作的打油詩,言語中充滿著增收致富的喜悅之情。

  “停伐後,對於上有老下有小,僅靠工資養家糊口的林業職工來説,轉型發展往哪奔?大家都發蒙。”紅石林場場長張寶林説,“轉型要因地制宜。我們林場有地,適合種植中草藥。”

  與藥企溝通需求、組織職工實地考察、三分之二的職工集資入股合作社……紅石林場的返魂草種植項目從2015年種植30多畝、收益2萬多元,發展到2016年種植500畝、收益35萬元,職工們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

  2017年秋季,返魂草種植基地喜獲豐收,林場召開分紅大會,按照集資入股的50%進行分紅。拿到紅包的職工們個個樂得合不攏嘴。

  底子薄、技能少:轉型發展還有“煩惱”

  基礎設施歷史欠賬過多,林區道路、水電基礎保障能力減弱,制約著轉型項目的順利開展;停伐後,種養殖業依賴的枝椏材供給中斷,限制職工創業項目發展……轉型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還有許多現實困難需要一一破解。

  記者了解到,開發森林旅遊項目幾乎成為各局轉型發展的標配,同質化發展問題突出,缺少科學、統一的規劃。目前各森工局的轉型發展正處於探索階段,短期內很難見到效益,對現階段企業資金來源造成一定壓力。

  一些林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家鼓勵林場轉型搞森林旅遊等項目,但實際操作中受到很多政策限制,“處處是紅線,處處碰不得”,林區開發難度大。同時,林業職工轉型搞旅遊,普遍缺少本領,存在“一哄而上”“各自為戰”的現象,重復性多、競爭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