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化深化“放管服”改革 辦事“只跑一次”
2018-04-12 09:37:22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田東艷

  原題:破除審批“當關” 辦事“只跑一次”通化市深化“放管服”改革

  吉林日報4月12日訊(記者 裴虹薦):在通化市政務服務大廳,一個標注著“通化市區‘三早’項目前期手續並聯審批推進情況”的展板十分醒目,上面清晰地記錄著該市15個重大項目各項審批手續的進度。

  “我們企業投資10億元、年産500萬件高端精密鑄件産品加工生産線建設項目就在展板上。”阿爾凱斯特(吉林)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馬強深有感觸地説,以前跑手續要分別到10個窗口,現在只跑一次、只需到一個窗口就能辦理全部審批事項,審批時間也大大縮短。在企業時間不充裕的情況下,這裡還實行代辦服務,只要準備好相關材料,工作人員就能替企業跑腿,並提供“管家式”服務。

  “今年二月,市裏出臺了優化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實施方案,實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容缺辦理、信息共享、限時辦結、免費送達’等服務,努力構建審批環節最少、服務品質最優、辦事效率最高的投資項目審批體系,促進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通化市發改委總工程師姜明林滿懷信心地説,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我們將做到項目審批“只跑一次”。

  通化市以“放管服”改革為突破口,緊緊抓住“只跑一次”關鍵點,持續優化軟環境建設。2018年,該市以“五化”為抓手,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全市軟環境建設邁上新臺階。

  為“只跑一次”改革打下堅實基礎。2017年11月24日,通化市實行“清單標準化”,歷時80天梳理市本級行政許可事項清單329項,權責清單2679項,公共服務事項470項。截至目前,已辦理“只跑一次”事項92385件次,“零上門”服務事項14015件次。

  進一家門,辦多家事。從“跑”字著眼,在審批上“減肥”,在流程上“瘦身”,該市實行“流程集約化”,推行“聯合審批、聯合驗收、代辦服務、容缺承諾”,整合發改、環保、規劃等16個部門的項目審批業務,變為立項、用地、規劃、施工、驗收5個環節,同時把東昌區項目審批業務向市政務大廳集中,實現市、區投資項目審批“一地辦理”。整合後,審批申報材料大幅減少,一般項目50天內完成,特殊項目80天內完成。

  “企業申請開辦時間壓縮了多少、項目審批提速了多少、群眾辦事方便了多少”是通化衡量簡政放權的標準。“放權集成化”問需基層,先後取消行政審批事項355項,向縣市區下放行政職權2440項,實現了企業辦事不出區。同時,對下放權力開展“回頭看”保障運行,配套開展執法及業務培訓,做到“扶上馬,送一程”,確保下放和授權的職權“接得住、落得實、用得好”。

  實行“監管科學化”推動了通化智慧監管全覆蓋、形成多元參與監管格局。目前,市、縣、鄉鎮權責清單全部建立並公佈,三級權責清單體系基本形成,動態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數據鐵籠”工程在政府部門全覆蓋,倒逼政府部門自覺規範和約束權力運行。“雙隨機、一公開”推進事中事後監管,建立健全了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實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大數據綜合治稅向縣市區全面推開。

  圍繞“服務立體化”,通化市啟動“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推行項目代辦,為企業節約成本;推行“審批服務窗口無否決權”改革,解決行政服務受理環節“首問不負責”“簡單粗暴拒絕”等問題;採取集中推演、模擬辦理等方式,審批時限從法定平均22.6個工作日壓縮到6.4個工作日;開通網上開證明服務,居民補領、換領身份證等實現異地辦理,居民水、電、氣繳費開通了手機微信客戶端,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目標。

  從減少公章“旅行”到結束公文“長征”,通化市破除審批“當關”,落實“只跑一次”服務,以權力“減法”、服務“加法”激發市場的“乘法”。正如通化市“放管服”改革辦公室副主任劉煥峰所説:“清權、減權、沉權做好‘放’的文章,治權、控權、嚴權加大‘管’的力度,優權、合權、曬權提升‘服’的品質,發揮提升機關和服務部門的效能,把改革成效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