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018-04-16 09:10:14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田東艷

  原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省農委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大行動

  吉林日報4月16日訊(記者 張力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圍繞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村現代化、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吉林省農委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大行動。

  十大行動的主要內容是:

  糧食生産提質行動。穩定糧食綜合産能。推進糧食由增産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穩定提升糧食綜合産能,努力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到2022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總體保持穩定,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定在700億斤歷史階段性水準。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到2022年,籽粒玉米累計調減600萬畝左右。推進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保護區建設。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兩區”建設任務,玉米、水稻生産能力更加穩固,大豆自給水準保持穩定。

  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示範行動。實施園藝産品提質增效工程,突出中心城市周邊、主要交通幹線沿線、重點蔬菜大縣、特色産業村和中西部庭院,加快發展棚膜産業和庭院經濟。到2022年,設施園藝面積300萬畝,比2017年翻一番;園藝特産業總産值2600億元,比2017年增長48%。提升農産品加工業引領融合發展能力。大力發展休閒農業等新業態。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園,到2022年,創建現代農業産業園100個。

  農業基礎建設支撐行動。建設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到2022年,建設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1000萬畝以上。提升農業機械化水準,實施糧食生産全程機械化整省推進。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力度,到2022年,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2.6%。發展“互聯網+農業”,推進農業大數據、進村入戶、農村電商和物聯網等重點工程建設。2022年,農業信息化建設水準達到全國先進水準。

  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引領行動。建立完善認定辦法和管理制度,扶持發展規模適度家庭農場。規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創建。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到2022年,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600戶,農業産業化經營帶動農戶285萬戶,帶動農戶增收100億元。鼓勵支持工商資本下鄉。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到2022年,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佔比超過全國平均水準。

  農業綠色發展轉型行動。提升科學施肥和農藥減量控害水準。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提升精準施肥水準。加快秸稈資源化利用,到2022年,秸稈綜合利用率87%。頒布實施《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農業品牌提升行動。重點打造吉林玉米、吉林雜糧雜豆、長白山人參和長白山山珍等“吉字號”品牌。大力發展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加快創建特色農産品優勢區。推進農産品産地市場建設。提升農業品牌競爭力,擴大“吉字號”農産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加強農業對外合作。突出農産品品質安全建設。

  農業社會化服務升級行動。發展農業綠色生産技術服務,到2022年,測土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90%以上;農膜回收能力明顯提升,農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提升農機服務能力。優化農産品初加工服務。加強農資市場服務。拓展農産品行銷服務。

  農村改革推進行動。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到2022年,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土地産權制度。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到2021年,完成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務,明確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地位。加快農墾改革。推進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

  美麗鄉村創建行動。突出鄉村規劃與功能分區戰略擺位,把生産、生活、商業、工業進行功能分區,有效解決鄉村生産與生活混雜、環境臟亂差等問題。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到2022年,創建美麗鄉村500個;美麗庭院、乾淨人家100萬戶。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

  農民增收挖潛行動。保持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今後5年,農民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實施促進農民增收行動計劃,探索建立現代農業建設與農民增收的有效聯結機制。實施農村就業創業提升計劃,創建一批功能齊備、服務能力強的平臺(基地),服務全省農村創新創業發展。全面推進脫貧攻堅,2020年,全面完成所承擔的脫貧攻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