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市123個新建項目陸續開工
吉林日報  2018-05-07 10:10:47

  原題:江城:工地鏖戰急

  吉林日報5月7日訊(記者毛東風):江城春來早,工地鏖戰急。2018年這個春天,吉林市又有一大批重點項目正在快速落地生根、破土成長。截至5月初,該市已落實500萬元以上項目618項,總投資235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12億元。其中,總投資20億元的京東智慧物流園、總投資66億元的吉林創新科技城、總投資4億元的年産8000噸大絲束碳纖維二期、總投資10億元的吉林北大壺冬奧村等123個新建項目陸續開工,開工率為34.2%;續建項目復工154項,復工率達61%。

  從2017年11月初開始,吉林市就緊緊圍繞“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建設“旅遊文化名城、新型産業基地、生態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和構建“6411”産業體系,壓茬開展項目建設暨“招商季”行動、“冬季三項促投資”等活動,加快培育新動能、新模式、新業態,全力推進産業和城市轉型發展。運用項目數據管理服務平臺,對項目進行全過程管理,實現了投資項目“可視化、可監督、可評價”。

  在一個個項目建設工地,記者看到的不僅僅是車水馬龍的繁忙場面,同時也深切地感受到,蘊藏在江城人心底裏的時不我待、奮勇爭先的責任與擔當。

  以培育新動能為核心,強化重大項目謀劃。圍繞著延伸和完善冰雪、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製造等優勢産業鏈條,超前謀劃包裝具有戰略意義的“巢式”重點項目。京東智慧物流園項目一期工程正在進行緊張的基礎施工,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東北地區在專業化程度、産業聚集度、服務能力、營收能力和發展潛力等方面領先的無人機産業園區,可帶動航空智慧物流、通用航空、電子商務等産業集群培增發展。正在建設中的吉林創新科技城,無愧是半導體産業、大數據産業和人工智能軟體開發産業的“母機”,該項目採用流滾動式發展的模式,邊建設、邊招商、邊運營,現已駐入12戶,簽約60戶,正在洽談74戶。項目建成後,可實現産值500億元,利稅12億元以上,並可提供超過5萬人的就業崗位。

  以招商季為抓手,力促項目早落地。圍繞“6411”産業體系繪製産業樹和招商地圖,聯動園區、企業和商協會等多方資源,實施定向招商、精準招商、體系招商。借助省裏搭建的招商平臺,積極參與“百家上市公司吉林行”、央企進吉林及赴“江浙粵”等大型經貿交流活動,共洽談推進項目140余個,簽約項目13個,總投資額105.6億元。在全面開展招商引資的同時,該市還十分注重引智、引才工作。圍繞政策惠才、平臺聚才、産業引才、服務留才,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松花江千人産業研究院正式成立,碳纖維、金融大數據、智慧交通、創新藥等5個研究所成功組建。

  以徵遷融資為保障,推動項目早開工。該市利用去冬今春時間段,連續3年集中開展徵遷融資攻堅活動,經過不懈努力,今年年初已完成土地徵收面積163萬平方米,佔全年任務量的33%。與此同時,該市在已成立的總規模達121.5億元的13支産業投資基金基礎上,又新成立了工業振興、軍民融合、中新食品區、現代農業4支産業基金,新增規模50億元。目前,已投放各類基金42億元,並通過積極推進投融資模式創新,不斷強化銀企對接,推進産融結合,加快金融資源向實體經濟集聚。

  以“只跑一次改革”為目標,全面優化營商環境。該市充分借鑒浙江等地先進經驗,全面推動“只跑一次改革”。目前,涉及33個部門、384項行政許可事項,已有31個部門完成了“兩集中、兩到位”,佔94%;應進廳375項,已進廳373項,佔99%。市本級78個部門(單位)共梳理出事項3774項,第一批、第二批累計公佈群眾和企業辦事“只跑一次”事項3227項,佔比達85.5%。企業和群眾辦理效率明顯提升,營商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通過推進投資審批改革,2018年“三早”項目審批時限較去年縮短了55%。

  以包保督查為手段,強化項目協調服務。按照省裏建立重大項目服務秘書工作機制要求,該市梳理出5000萬元以上項目清單,逐項落實項目服務秘書;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此外,該市還運用2017年年底建立的項目大數據管理服務平臺,從謀劃招商、前期推進、開工建設,直到竣工投産,對投資項目進行全過程調度管理和有效監督。

編輯:杜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