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安市以“五轉”構建幹部教育工作新格局
吉林日報  2018-07-05 08:59:15

  原題:增強“八個本領” 提升執政能力 集安市以“五轉”構建幹部教育工作新格局

  吉林日報7月5日訊(記者 裴虹薦 通訊員 王彤):近年來,集安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線,將幹部教育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中來謀劃和部署,創新思維、轉變理念、滌故更新,以“五轉”構建幹部教育工作新格局,切實增強幹部“八個本領”,提升善謀善做、創新敢為的執政能力水準。

  創新培訓理念,培訓模式從“集中式”向“累積式”轉變。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鄉村振興、實施人才戰略等主題,開辦“名師講堂”,採取“名師+名課”的形式,每月定期聘請全國名師來集授課,讓幹部“足不出戶”享受高端培訓,從而實現借助“外力”促進培訓提檔升級,確保工作、學習統籌兼顧。目前,已邀請中國國防大學教授馬駿、中國人事科學院原院長吳江等專家教授來集授課6期11個專題,培訓3500余人次。

  豐富教學方式,培訓形式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建立“主體班次培訓、專家教授專題輔導、書記講堂、新媒體教育平臺”為載體的“四位一體”培訓體系。以名師講堂為主陣地,著力辦好各類主體班次,在改進課堂講授的同時,採取現場教學、行為體驗等方法和挂職培訓、自主調研等方式,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依託“集安市領導幹部網絡學苑”“集安幹教微課堂”公眾平臺等,建立指尖上的學習陣地。以案説紀,組織領導幹部及配偶400余人赴通化監獄進行警示教育,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域外培訓改變傳統封閉式教學模式,樹立全方位、開放式的培訓觀。近年來,組織800余名幹部赴浙江、福建等地考察學習鄉村振興、全域旅遊等內容,進一步拓寬了幹部視野,提升了履職能力。

  夯實教育品質,培訓成果從“短暫性”向“持久性”轉變。域外培訓中,學員圍繞杭州市“最多跑一次”、上海市大健康産業等熱門專題創新開展自主調研,並形成了《拓思路促發展助推農業産業轉型升級》《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問題研究》等32篇高品質調研報告。參訓學員培訓結束後,撰寫學習心得,對學習期間的所聞、所感、所想,通過集體交流、媒體宣傳、專報參閱等多種形式進行學習交流,供廣大幹部參考借鑒,共享培訓成果。目前,通過學習借鑒桐廬、安吉全域旅遊經驗做法,集安市鄉村民宿迅猛發展,特別是下活龍村、錢灣村鄉村民宿全面運營;全域旅遊服務中心已于4月揭牌,運用“大數據”對旅遊産業的引導作用,進一步營造全域旅遊的濃厚氛圍。

  延伸輪訓鏈條,培訓層面從“小範圍”向“大覆蓋”轉變。以擴大培訓範圍為落腳點,在培訓規模上,由數量小類型少向規模大層次多轉型。在全市幹部教育培訓中,要求領導幹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先學一步、深學一層,發揮引領表率作用。黨的十九大閉幕後,集安市26名縣處級領導幹部第一時間深入企業、農村、機關、校園、社區等,向全市7000余名黨員群眾宣講黨的十九大。開展“百名書記講黨課”活動,組織全市各級黨組織書記深入田間地頭、社區廣場等場所講黨課,確保長期堅持,長效常態。截至目前,累計講黨課1300余次,教育培訓黨員群眾達10000余人次,著力實現了幹部教育培訓“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緊貼專業需求,培訓設置從“按級別”向“分類別”轉變。結合集安市提出的“五個集安”建設,著眼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重大産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需要,分層次分類別開展專題培訓。舉辦“放管服”改革、“鄉村振興”“美麗集安”“健康集安”等專業化專題輔導班9期,累計培訓1600余人次,通過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揚長補短,搭建了系統化專業化的教育格局,打造了懂業務、懂發展、懂經濟、懂管理的專業型幹部,形成強大的人才軟實力,推動集安實現綠色轉型、全面振興。

編輯:田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