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長春市九台區科學養鵝:“孵”出脫貧新路
長春日報  2018-10-09 10:05:37

  原題:科學養鵝:“孵”出脫貧新路

  長春日報10月9日訊(記者 揣曉倩):九台區其塔木鎮張大村的優質肉鵝可不尋常,從育種起,“三花鵝”就是市科協綜合各方面因素幫助選定的。張大村是市科協的包保脫貧點,為了讓村民們儘早增收,市科協的扶貧人員早在確定養鵝項目之前就算了一筆經濟賬。“我們做前期市場調研的時候,發現除了鵝以外,其他的家禽養殖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再加上鵝的生長速度快、産蛋率高、不願生病,適合貧困戶參與,所以我們才選擇了這一扶貧項目。”市科協駐張大村第一書記王興旺介紹:“在選種的時候,本地鵝、霍爾多巴吉鵝這兩個鵝種都先後被我們排除了,因為它們不是太小,就是長相不好,在市場上不太好賣;而雜交品種三花鵝不但體形大,而且增重快,最後被我們選中了。”

  接下來從育雛,再到飼料、防疫,這個項目的一點一滴都釋放著濃濃的“科技味道”。

  “鵝在飼養過程中如果生病了,市科協就會派出技術人員過來給看病,還給提供藥,教我們怎麼科學飼養。”村民李永全説。在市科協的幫助下,他已經學會了養鵝的基本技術,目前在該村的家禽孵化廠工作。“小鵝在養殖的過程中容易得小鵝瘟和霍亂等疾病,每只小鵝要打三針才能防疫,我們科協的技術人員就掐算好時間,到了該打針的時候就上門免費為鵝雛打針。”王興旺説。

  飼養員的“活計”看似簡單,但也有技術含量。“有些文化程度較高的人,我們把他們培養成技術員。其他貧困戶,我們就讓他們做一些簡單的工種,讓貧困戶參與到項目中來,通過勞動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王興旺説。

  今年3月,“張大村家禽孵化廠”正式揭牌,4月份正式投産育雛。目前,第一批7000隻鵝雛已經順利出殼長大。“這些鵝雛我們不打算銷售,全部採用為貧困戶代養的方式,保障貧困戶的固定收益。”王興旺説。“願意自己養鵝的村民,我們全程負責鵝雛、防疫、飼料、技術指導和高價回收。未來我們還打算做産品的深加工項目,例如加工鵝産品的分割品和休閒食品,來提升鵝的附加值。”

編輯:田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