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長春市雙陽區:推動現代農業向更高形態演變
長春日報  2018-11-02 09:24:23

  原題:雙陽區:推動現代農業向更高形態演變

  長春日報11月2日訊(記者 趙猛佳):現代農業到底什麼樣?農業生産、加工、物流、研發、示範、服務等環節,如何做到相互融合和全産業鏈開發?怎樣創新農民利益共享機制,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找到短板:現代農業基礎薄弱

  雙陽區是從傳統農業縣脫胎而來,現代農業基礎薄弱,很難支撐起作為長春城市副中心城區的建設發展需要。雙陽區秉持“區位優勢得天獨特,擁有青山綠水”這一現代農業自然稟賦,主動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創新發展。他們提出,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堅持三産融合、三業並舉,加快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構建全區“三農”發展動力結構、産業結構、要素結構,形成農民收入增長新機制,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演變。

  主動出擊:打造果蔬生産採摘産業帶

  從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往南,沿長清公路,轉奢新線,一路上“國信現代農業基地”“草莓小鎮”“奢愛農業主題公園”……一條以綠色有機果蔬生産、採摘為特色的産業帶已經形成。雙陽區已建成各類果蔬産業基地約20000畝,其中,棚膜經濟産業園區約3500畝,主要分佈在新興村、奢嶺村、愛國村、前城村、團結村、東營村。在此基礎上,雙陽區謀劃打造了奢嶺現代農業産業園項目,具體包括奢嶺“草莓小鎮”、國信社稷尚品有機農業等12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25億元。此外,産業園內還沿雙陽河建有綠色有機稻米産業帶,在北部淺山區建有特色林果産業帶,沿奢新線建有農牧循環産業基地等。

  依託優勢:發展鄉村休閒旅遊

  梅花鹿節、葡萄節、油菜花節……近年來,雙陽區依託區位優勢、生態優勢和産業優勢,發展以“農事體驗、農家休閒、農業觀光”為主體的休閒農業和以“文化旅遊、生態旅遊、節慶旅遊”為支撐的鄉村旅遊,推動農業由生産向生態、生活轉變,促進農村産業融合發展。2017年,全區接待遊客517萬人次,旅遊收入實現5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9%和28.7%;2018年,榮獲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示範縣。同時,雙陽區從全域角度統籌謀劃鄉村旅遊産業發展,明確提出“6851”發展思路,力爭通過幾年時間,實現全域發展、全景佈局、全時共享的新型農業模式。

  發揮特色:培育現代農業優勢品牌

  雙陽區打造的省級鹿業現代農業産業園是現代農業産業園中的代表,主要包括鹿鄉鎮和雙陽經開區鹿産品深加工園區,總面積約150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55.7億元,實施鹿業養殖、鹿産品加工、鹿産品交易與物流、鹿文化和旅遊、鹿産品科技研發服務等十大類重點工程,72項重點項目。針對資金投入不足的難題,雙陽區探索建立現代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為現代農業建設提供投融資以及經營管理等支持,引導資源投入園區建設。同時,及時調整經營思路,引導、支持入園企業、合作組織間的相互合作,合力打造一批代表現代農業發展成果的優勢品牌産品,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以産品品牌促進園區發展。

  成效初顯:成為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在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上,雙陽區堅持“先創後認、邊創邊認、以創為主”的推進思路,正在逐步實現“一年有起色、兩年見成效、四年成體系”,按照規劃,到2020年,形成一批産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聚集,設施裝備先進、生産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有力的現代農業産業園,為全市乃至全省的現代農業發展樹立樣板。

  雙陽區堅定現代農業發展的做法得到了國家農業農村部的充分肯定。在國家農業農村部《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中,雙陽區成為長春地區唯一入選區,其經驗做法被認為可複製、可推廣,能夠在全國發揮標杆引領和典型示範作用。

編輯:田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