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型現代評劇《春回桃灣》開啟新一輪展演
長春日報  2018-11-07 11:13:35

  原題:在評劇界“掀起波浪”,演員返場一唱就是40分鐘,專家同行紛紛點讚…… 現代評劇《春回桃灣》開啟新一輪展演

大型現代評劇《春回桃灣》開啟新一輪展演

  6日,大型現代評劇《春回桃灣》在長春人民藝術劇場上演。 苑激剛 攝

  長春日報11月7日訊(記者 朱 怡):從長春到唐山再回到長春,大型現代評劇《春回桃灣》創作以來已演出16場,在評劇界“掀起波浪”:在唐山,演出結束,在觀眾的強烈要求下,演員們返場將戲中唱段分別重唱一遍,一唱就是40分鐘;在長春,觀眾一再要求加場,提出演出不要謝幕;專家同行紛紛點讚,“要味有味,要情有情,要勁兒有勁兒”“不負好年華,不負好時代”……

  6日,為了滿足觀眾需求,《春回桃灣》在長春人民藝術劇場開啟新一輪展演,展示東北新農村建設的喜人成果。隨後,《春回桃灣》還將舉辦百餘場演出。

  提煉難題 匯總解題方案

  長春演藝集團評劇院傾力打造的大型現代評劇《春回桃灣》于8月搬上舞臺。故事講述了闊別桃灣村30年的李春燕,挂職回到家鄉擔任第一書記,帶領鄉親們改變鄉村面貌,共同致富的歷程。

  近兩個小時的演出像一部新農村建設簡史,提煉了新農村建設的難點著力點,直擊鄉村黑惡勢力、鄉鎮政府機構腐敗現象、農業現代化發展期的矛盾等問題,同時又列出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精準扶貧、生態農業模式等典型解題思路,在跌宕起伏中描寫新農村建設的宏偉篇章。導演劉巧雲説:“我們從農村尋常百姓的生活環境入手,將一個村、一群人酸甜苦辣的生活和情感糾葛提純到舞臺上,折射出了人們在新農村變革中的陣痛。”

  敬畏傳承 創作地道評劇

  “唱腔好,配器有色彩,有感染力。”在唐山舉辦的“中國評劇藝術節劇目評論會”上,專家、評委對《春回桃灣》如此評價。得到如此好評,評劇院院長張明軍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創作之初我們就確定了敬畏傳承的路線,力爭做一部地道的評劇。”

  “角兒”和唱腔是成就一齣好戲的必備前提,《春回桃灣》便集合了這樣一群戲曲舞臺的“大咖”,主要演員幾乎都是從藝20年的“角兒”,長期的歷練將他們打磨成既能站“中間兒”,也能站“兩邊兒”的舞臺精英。我省著名作曲家左玉山依照劇中人物性格設計了不同的音樂語言,採用戲曲傳統行當劃分的方式進行創作,板式運用靈活,聽來一氣呵成。北京評劇院原院長王亞勳便對《春回桃灣》的演員陣容給以高度評價,“長春評劇院演員好,要味有味,要字有字,要情有情,要勁兒有勁兒,要技有技。”

  一腔熱血 不負好時代

  16場演出經受住了專家、同行、觀眾的考驗;16場演出,場場如強心針,激活了演職人員心底的激情。

  “再來一段,再來一段。”唐山市燕山影劇院內,觀眾整齊劃一地喊著,此時,離《春回桃灣》演出結束已過去40分鐘,面對這份既陌生又熟悉的熱情與榮耀,演員們熱淚盈框。“有著60年曆程的長春評劇院曾是中國五大院團之一,經歷多年沉寂後終於再次走進大家視野。”張明軍道出了是何種情緒觸動了演員們的淚點。長春人民藝術劇場內,評劇迷們互相打著招呼,“你都連看幾場了?”“今天是第五場,還是覺得沒過癮。”

  近年來,長春評劇院本著“逢山開路,遇水疊橋”的開拓精神,執著地堅守陣地,用對評劇、對傳統文化的一腔熱血尋找著再創輝煌的道路。張明軍説:“改革開放為我們提供了成長蛻變的環境。我們將不負好年華,努力創作出與時代脈搏相吻合的作品。”

編輯:田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