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長春市寬城區蘭家鎮:560公頃土地從種到收只用19人
長春日報  2018-11-16 10:37:20

  原題:560公頃土地從種到收只用19人

  長春日報11月16日訊(記者 張建華 袁 達):11月6日,伴隨著聯合收割機的轟鳴,寬城區蘭家鎮合隆村最後一塊玉米地完成了收割。至此,該村560公頃玉米順利完成秋收。

  “今年秋收進度很快,全程機械化,只用了19人!”合隆村黨支部書記謝延舉告訴記者,幾年前,這560公頃地的秋收需要全村1800人才能完成。

  從1800人到19人,合隆村秋收投入的人力大幅下降。其實,不只是秋收,合隆村的560公頃農田從種到收,全部由這19人“搞定”。

  這19人有什麼“能耐”,可以“玩轉”原本需要1800人才能完成的農業生産?這背後的“秘密”,是合隆村以土地流轉、機械化作業和現代公司管理為核心的改革“三部曲”。

  第一部曲:通過託管和代管實現土地流轉。2015年,合隆村成立了長春市合禾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開展土地流轉業務。“一開始村民還不太理解,擔心土地收不回來。”謝延舉回憶説,“我們採取村委會動員、農戶自願加入的方式,不搞一刀切。”村幹部挨家挨戶耐心細緻地解釋,消除了村民的疑慮,當年就有278戶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土地流轉將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承包權還屬於農戶,但經營權轉給了公司。通過公司示範引路和“單幹”的投入收益比較,更多農戶被吸引加盟。到去年年底,全村土地流轉面積達到488公頃,佔全村耕地總面積的95%,其中託管土地145公頃、代管土地343公頃。如今,村裏560公頃土地已全部實現流轉。

  第二部曲:大農機一條龍登場。村裏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後,現代化大型農機作業便如魚得水。目前,合禾公司大農機增加到80多臺(套),總價值852萬元,從播種、深松、除草、秋收到秸稈打捆運輸作業,大型拖拉機、打捆機、摟草機、進口免耕播種機、滅茬旋耕機、深松機、聯合收割機一應俱全,村裏19名農機手駕駛著這些先進的農機,上演了一幕幕全程機械化的精彩場景。今年春季播種,全村流轉土地僅五六天時間就全部完成。

  第三部曲:現代公司制保證農民“分紅”。土地託管給公司,農戶從此可以“大撒把”,不再跟土地打交道。村民劉佰岩告訴記者:“家裏8.5畝地全由公司代管後,三口人可以放心出去打工,今年全家人外出打工增收了6萬元!”

  “對於代管土地農戶,公司為他們免費耕種和收割,將玉米直接送到農戶家裏。”合禾公司負責人介紹説,去年全村參與分紅人數達1000余人,每畝地分紅增加到1100元,農民人均收入提高約2000元。

  “三部曲”讓合隆村解放了上千名勞動力,他們或到城市打工,或參與創業創新,一年至少增收2000萬元。“我們引導剩餘勞動力到城市打工,增加家庭收入。”謝延舉説,全村土地流轉後,可以充分發揮郊區的地緣優勢,發展生態農業種植、農業旅遊觀光,培育自身品牌,推進新型農村城鎮化建設。上個月,合隆村農發項目“長春市寬城區150噸櫻桃種植項目”已破土動工,預計年銷售收入可達1800萬元,年均利潤660萬元。鄉村氣象也一年一個樣。三年來,合隆村建文化娛樂廣場、安天網工程、裝自來水、接下水、改廁所、道路與省城直通,“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正在快速變為現實。

  “合隆村的改革‘三部曲’破解了誰來種地、如何種地以及農民增收的問題。”東北師範大學經濟學教授金兆懷分析説,它讓新時代農民告別“一年四季守在土地上”的傳統生産方式,是農村生産力的一次釋放,城鄉二元結構也將逐步被打破。

編輯:田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