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長春市全面實施清潔水體行動計劃
長春日報  2018-11-27 09:40:49

  原題:清潔水體 滋養城市 我市全面實施清潔水體行動計劃

  長春日報11月27日訊(記者 楊洪倫 通訊員 李春暉):全市75處黑臭水體已有72處上報消除黑臭;伊通河流域累計完成截污納管120公里;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已全部清理,二級保護區內採石、採砂企業全部關停,逐步開展生態恢復……

  近年來,長春市全面實施《長春市清潔水體行動計劃(2016—2020 年)》(以下簡稱《清潔水體行動計劃》),不斷推動城市水環境整體改善。特別是2017年以來,長春市以中央環保督察信訪案件辦理為抓手,頂層設計、高位統籌、各地各部門通力協作,堅持不懈推進“碧水保衛戰”,破解了多項水環境治理難題,《清潔水體行動計劃》實施取得階段性成果。

  《清潔水體行動計劃》提出:2020年年底前,松花江流域水質明顯改善,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

  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

  全面提升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目前,全市20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已有17個完成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19座城鎮污水處理廠中,17座已實現一級A達標排放。2020年年底前,新建、提標城鎮污水處理廠21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6萬噸/日,提標污水處理能力50.5萬噸/日。

  全面提升城鎮污水收集能力。加快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加快推進雨污分流,對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全部實施雨污分流改造,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實施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加快實施城鄉接合部、“城中村”等區域截污納管工程,不斷提高污水收集能力。

  全面提升城鎮污泥處置能力。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設施建設,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監管,切實提高污泥資源化處理和利用水準。2020年年底前,長春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

  深化工業污染防治

  實施企業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堅持“管住新的、管好老的”,強化總量控制指標管理,根據區域水環境容量,實行新、改、擴建項目污染物等量或減量置換,嚴格控制新增水污染物。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許可制度,逐個明確排放濃度限值和總量控制指標,督促企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實現連續穩定達標排放。

  推進工業污水深度處理。通過採取清潔生産強制性審核、環境影響後評價等手段,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環境保護“領跑者”等激勵政策,在造紙、化工、糧食深加工等重點行業推廣實施節水改造和污水深度處理,全面推進傳統製造業綠色改造和循環生産,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

  強化工業集聚區污染防治。加快推進工業集聚區(園區) 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現有工業集聚區(園區) 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並安裝污染物自動監控設備。加強工業污水預處理,工業集聚區(園區)內企業産生的廢水經預處理後,方可排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工業集聚區(園區)應同步規劃、建設集中污水處理設施。

  全面排查取締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小規模的造紙、製革、印染等“十小”企業,取締污染嚴重的“十小”企業。

  加強農村水污染防治

  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制定實施全市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精準施肥技術和農機具,逐年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探索構建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應用的長效機制。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積極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2020年年底前,全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入戶率達到95%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

  防治畜禽養殖污染。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新、改、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實施雨污分流,配套建設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設施。2020年年底前,全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100%。

  推進農村污水處理。加快實施農村小流域治理,在江河支流入河口處、重點河流沿線村屯、重點湖泊水庫湖濱帶等區域建設人工濕地和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著力推進伊通河整治,建設降解型人工濕地,確保水質持續變好。全市累計清理河道生活垃圾、柴草垛、旱廁、廢棄物等7174處,清理涉河垃圾12.56萬立方米。

  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系統

  加強河道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按照“生態治水”的理念,實施河道綜合整治工程。

  開展濕地和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新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全市重要濕地和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濕地面積萎縮、功能退化的趨勢基本得到遏制,逐步建立完善濕地長效補水、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加強湖庫水量調度管理。開展生態用水調查,分批確定生態流量(水位),合理安排湖庫閘壩泄水量和泄水時段,對伊通河採取水量調度、生態補水等措施,維持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重點保障枯水期生態基流,提高水體對污染物的自然凈化能力。

  整治城市黑臭水體

  建立城市黑臭水體管理信息平臺。定期公佈城市黑臭水體名單,全面公開黑臭水體整治責任主體及責任人,每半年向社會公佈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進展情況,接受社會監督。目前,全市75處黑臭水體中,已有72處消除黑臭,剩餘3處已完成控源截污工程,年底完成清淤後將告別黑臭。

  完成黑臭水體整治任務。採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綜合措施,開闢補水水源,結合海綿城市建設,修復水生態系統。

  加強飲用水水源和良好湖泊保護

  嚴格飲用水水源地監管。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標準化建設,啟動新立城水庫飲用水水源標準化建設試點示範。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監管,嚴格查處環境違法行為,依法清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築和排污口。石頭口門、新立城水庫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1200公頃土地基本實現休耕;水源地水質在線檢測系統、水情自動測報系統已投入使用;一、二級保護區設立界樁1700個、界碑240個、警示牌220個。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已全部清理;二級保護區內採石、採砂企業全部關停,逐步開展生態恢復。落實飲用水水源地核準和安全評估制度,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水質檢測,加快實現縣級或區域水質監測和檢測全覆蓋。

  加強湖泊生態保護。加大湖泊治理力度,對石頭口門、新立城、波羅湖 3個重點湖(庫),制定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方案,明確湖泊治理目標任務。

  經過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長春市水環境品質得到改善。2017年,全市9個國、省考核斷面中,水質為優良等級的斷面比例為44.4%,較2016年提高了11.1%。劣五類水體比例為55.6%,與2016年持平。地級以上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地下水8處點位符合考核要求。與2016年同期相比,伊通河楊家崴子斷面(出城),2018年1至9月COD和氨氮指標改善比例分別為48%和70%;伊通河靠山大橋斷面(出境)COD和氨氮指標改善比例分別為11%和16%;飲馬河靠山南樓斷面COD指標改善比例為29%。

編輯:田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