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長春市九台區打造全國秸稈綜合利用新樣板
長春日報  2018-12-05 09:14:42

  原題:九台打造全國秸稈綜合利用新樣板

長春市九台區打造全國秸稈綜合利用新樣板

機械車輛將玉米秸稈打包成捆。 苑激剛 攝

  新聞提示:1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對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對130項地方典型經驗做法予以通報表揚,“九台區全力打造全國秸稈綜合利用新樣板”名列其中。

  秸稈綜合利用是一項系統複雜的工程。作為全國20個秸稈綜合利用樣板縣之一,九台區是如何推進此項工作的?有哪些模式值得借鑒?近日,本報記者來到九台區,進田野、走農家、訪企業,探尋秸稈綜合利用的創新路徑。

  長春日報12月5日訊(記者 袁 達):“我已經是第三年燒秸稈塊採暖了,每年都很暖和。”這兩天,我市氣溫明顯下降,九台區龍嘉街道龍家堡村村民孫國福熟練地將一塊塊秸稈壓縮塊投到爐子中,屋裏分外溫暖,“我家種了兩坰地,秋收後秸稈能換兩噸燃料,足夠這一冬天用了。”

  龍家堡村有86戶村民和孫國福一樣,都用了秸稈壓縮塊作為冬季取暖的燃料。近年來,九台區從地域特點、種植結構等實際出發,通過創新模式,將秸稈綜合利用重點放在能源化、肥料化、飼料化上,全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綠色發展。

  幾年來,九台區累計投入資金1.5億元,整合各類資金24億元,用於秸稈綜合利用。預計今年九台區秸稈可收集量為117萬噸,綜合利用量為103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將達到88%,比去年高出7個百分點。

  政府+企業

  建設秸稈綜合利用項目

  原本散落在農田裏的秸稈是如何成為燃料的?記者跟隨正在運送秸稈包的拖拉機,來到位於龍嘉街道泉眼村的一處秸稈綜合利用産業園。

  2016年,九台區政府與長春長拖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10億元戰略協議,在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周圍、長吉北線、高速公路兩側的10個村,建設10個秸稈綜合利用産業園,每個園區加工能力在1000公頃以上。目前,這10個産業園都已投産達效。

  “我們主要將秸稈加工成飼料、燃料和基料,每年綜合利用秸稈10萬噸。”長拖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説,企業建立了由50台(套)機械組成的秸稈處理作業隊,由過去的分散撿拾打捆變為集中撿拾、打包、運輸、加工。通過公司與農戶簽訂秸稈收儲合同的方式,農戶用1公頃土地産出的秸稈置換1噸生物質壓塊燃料,從而實現秸稈就地轉化,改變農村生活方式。

  在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過程中,九台區積極拓展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渠道。今年10月,九台區政府與鑫壘秸稈綜合利用有限公司簽訂秸稈離田協議,組成了包括超過40台(套)機械的聯合打捆離田作業隊,離田秸稈面積兩萬公頃;投資10億元的中航新能源集團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也在全力推進……一個個項目的落地,讓九台區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成效明顯。

  新型經營主體+循環農業

  拉長産業鏈條

  九台區鼓勵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加入到秸稈綜合利用中,通過發展循環農業,不僅實現了秸稈轉化利用,更拉長了農牧業的産業鏈條。

  位於九台區東湖街道的隆達興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車間裏,一台機器正把“吞下”的玉米秸稈快速加工成秸稈包。“這台機器叫秸稈飼料膨化機。”合作社負責人介紹説,他們首先將秸稈鍘碎,然後放入膨化機內進行膨化並加入發酵劑,經過高溫、高壓、消毒、殺菌等程式,秸稈就轉換成了綠色生態飼料。

  目前,合作社每年可生産兩萬噸飼料,除了留下3000噸滿足500頭肉牛食用外,其餘全部銷往外地。合作社還新建了1.5公頃魚池,飼養了5000隻蛋雞。通過秸稈膨化飼料過腹增值飼養牛,牛糞經發酵飼養蚯蚓,蚯蚓喂魚、雞……一條生態循環農業産業鏈就此形成。“我們將繼續加大對這種模式的扶持力度,推動循環農業發展。”九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技術+補貼

  秸稈還田面積逐年增加

  “秸稈還田後,不僅保墑抗旱,還節約了成本,增産效果也很好。”秋收後,九台區紀家街道的很多種糧大戶都採用了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今年,九台區選取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地區,舉辦了多場現場演示活動,推廣秸稈還田技術,並採取政府統一組織實施的方式,集中開展作業,推進秸稈還田向縱深發展。

  “我們大力推廣秸稈全量還田,建立了秸稈機械還田示範方17個,區財政給予補貼。購買秸稈還田機械的,根據有關規定給予政策性補貼。”九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今年九台區加大補貼力度,秸稈還田農機補貼達到了每公頃600元。

  先進技術的推廣、補貼力度的加大,讓九台農民秸稈還田熱情高漲。2017年九台區秸稈還田面積0.94萬公頃,今年秸稈還田面積達到了2.3萬公頃。

編輯:田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