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添設備 傳技能 促健康 長春援疆隊助力阿勒泰市醫療水準提升
長春日報5月15日訊(記者 李中良):繽紛五月,春意盎然,位於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市也走進了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美麗季節。經過一個漫長冬季的調養生息,牧民們開始為進山放牧、轉場做著各種準備,其中就包括檢查身體、看病就醫。
阿勒泰地區地廣人稀,城鎮之間距離較遠,看病就醫是否便捷、高效,成為衡量當地社會文明進步、居民生活水準的重要指標。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近年來,在長春市援疆工作隊的助推下,當地醫療水準顯著提高。
“村裏人看病愛去市醫院”
“近兩年,村民有個大病小情的,都愛去市醫院看。”阿勒泰市切木爾切克鄉哈拉塔斯村牧民切肯·哈木札告訴記者,過去,由於阿勒泰市人民醫院的醫療水準較低,患病村民都愛去烏魯木齊診療。2018年,他老伴兒突發疾病,先在市醫院看了看,結果查出高血壓、心臟病和甲亢等病症。後來,他租車去烏魯木齊一家知名醫院,檢查結果、治療方案和市醫院給出的一模一樣。“自那以後,我家乃至村裏的人,看病就不遠走了,直接去市醫院。”
2017年2月末以來,長春市援疆工作隊隊員張馨月一直在阿勒泰市人民醫院B超室工作,親眼見證了該院醫療水準的提升與跨越。她在接受採訪時説,2017年以前,由於該院醫療水準較低、檢查設備落後,鮮有疑難重危病人入院診療。後來,隨著長春市6名援疆醫生的入駐,一批先進醫療設備的購進,到該院診療的患者明顯多了起來。“今年平均每月到B超室檢查的人數,就比往年同期翻了一番。”
診療水準明顯提升
“我們剛來時,醫院基礎薄弱、設備落後,即使是春季常見病高發期,就診的患者也不多。”長春市援疆工作隊隊員、阿勒泰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張鴻雁説,兩年來,6名援疆醫生以傳幫帶為主線,以臨床診療為支撐,以醫技科室為引導,借助每天的早教課和每週一次的專業課,全力提升科室對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重病的診療水準,立體式營造長春市醫療衛生“組團式”援疆效應。“我被提拔為副院長後,又從基礎入手,建章建制、規範診療,目前看來效果不錯,全院醫生的醫德醫風煥然一新,診療水準也是明顯提升。”
談及醫院的變化,阿勒泰市人民醫院院長馬綠淵愉快地打開了話匣子。他説,近兩年,該院的醫療設備、診療水準、醫德醫風都有了顯著的改善與提高,長春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不僅為該院購進了一批先進的醫療設備,援疆醫生也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通過一對一帶徒弟、早教課、專業課和推薦醫生到長春交流進修等形式,為該院培養了一批作風優良、素質過硬的骨幹醫生。目前,該院的消化內科、兒科、中醫科已在阿勒泰地區名列前茅。
醫療援疆由“輸血”變“造血”
“兩年來,在長春市規劃內14名衛生援疆幹部人才和兩批22名規劃外短期援疆醫生的幫助下,我市醫療衛生水準顯著提高。”阿勒泰地區行署副專員兼市委書記木合亞提·努爾木哈買提説,兩年來,在阿勒泰市委副書記、長春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指揮長葉春民的帶領下,長春市援疆醫生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推動援疆工作從“輸血”式支援向“造血”式支援轉變,為當地培養了一批具備較高專業技能、學術水準及臨床能力的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幹。“在這批援疆醫生的幫助下,我市幾家醫院不僅填補了科室空白,部分科室的診療水準甚至走到了阿勒泰地區的前列。”
據了解,2017年以來,長春市醫療衛生援疆幹部人才累計診療患者超過82900余人次,會診疑難病例4300余例,手術998例,業務培訓270次,為5000多名農牧民送醫、送藥。同時,長春市還積極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投入規劃內援疆資金1400萬元,為阿勒泰市人民醫院購置了西門子64排128層CT、體外衝擊波治療儀、HB320骨質疏鬆治療儀;為阿勒泰市婦幼保健院購置了四維彩超;在拉斯特鄉建設1400平方米衛生服務中心,在640台地建設1500平方米衛生服務中心……推動當地醫療衛生水準顯著提高,讓更多患者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