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秧棚裏話“錢”景
吉林日報  2020-04-14 10:16:00

  原題:育秧棚裏話“錢”景

  與往年一樣,今年剛入4月,舒蘭市平安鎮金星村的學明水稻種植家庭農場就開始了水稻播種。

  育秧大棚裏,一台水稻大棚播種機在鋪設好的鐵架上來回播撒稻種,機器走過之處,稻種均勻灑落在秧盤中。

  為何學明農場的水稻播種得這麼早?

  “傳統播種的過程是包衣、浸種、催芽,播完兩天之內就出芽。我用的是幹籽丸化播種技術,可以自己控制出芽時間,出芽時間可以控制在半個月。”農場負責人李學明對這個技術讚不絕口。

  幹籽丸化技術,是遵循原生態的生長方式,秧苗抗病能力強,根系發達,每公頃能增産10%左右。“這個技術已經用了3年,帶動了周邊50戶農戶使用,節省了不少成本。”李學明説。

  今年,李學明沒有擴大種植規模。“今年農場種植面積還是127公頃,其中有機水稻43公頃,其他的都是綠色水稻。”李學明説,再有四五天水稻播種能結束。

  雖然種植規模沒擴大,但李學明要比往年更加忙碌。農場裏,2.5米高、500米長的空中觀光棧道正在施工,預計4月25日前完工。

  “我琢磨著今年在稻田裏養些螃蟹,放些鴨子,也搞個觀光農業。”李學明説,稻田養鴨的有機農業模式不僅能給水稻田除蟲、除草,鴨子的糞便也是很好的有機肥,對提升土壤肥力很有幫助。到了收穫的季節,稻田不僅收穫水稻,還能收穫稻鴨稻蟹,帶來一筆額外收入。

  再過一個月,農場的觀景臺建設開工。“這是由政府出資建設的農業觀光項目,觀景臺設計13米高,帶有200米的觀光長廊,預計7月中旬完工。”李學明説。

  到了夏天,登上觀景臺,漫步棧道,稻浪飄香,鴨群嬉戲,鴨稻共生的田園風光,足以令人心曠神怡。

  李學明告訴記者:“就是要把我們的水稻基地按照花園的方式來建設,既能養鴨、養蟹、種植水稻,也能休閒觀景。”

  不只是觀光農業,水稻育秧結束後閒置下來的大棚,李學明也想好了用處:共計6000平方米的大棚,種植甜黏玉米和有機蔬菜,搞採摘農業,這又將成為農場增收的新方式。(吉林日報記者 陳沫 通訊員 黃祺峰 于婷)

編輯:杜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