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達萊絲路”闖新路——來自我國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的脫貧故事
新華網  2020-06-16 10:27:59

  原題:“金達萊絲路”闖新路——來自我國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的脫貧故事

  新華社長春6月15日電(記者金津秀)酒瓶“穿上”朝鮮族傳統“服飾”、大米像月餅一樣裝進禮盒……走進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的“金達萊絲路”線下實體店,貨架上擺滿了包裝精美的農産品和文創産品。

  “金達萊絲路”是和龍市電商扶貧公共服務平臺。近年來,當地政府為拓寬農産品銷路,搭建農村電商平臺,“金達萊絲路”成了當地土特産的線上集散中心。

  “以前出去賣貨可真費勁。”60多歲的和龍市西城鎮金達萊民俗村村民李月順説,村裏不少人腌辣白菜,拿到鎮上集市叫賣,一路折騰,也賺不了多少錢。儘管守著海蘭江畔的豐富資源,卻因為缺少便利的銷售渠道,當地優質土特産賣不上好價,也很少走出大山。

  隨著農村電商平臺的興起,當地政府推動消費扶貧,帶動農産品線上銷售。在延邊州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城市寧波市的幫扶下,和龍市的大米、桑黃、松茸、林下參等“鎮村之寶”進入長三角地區的市場。如今,在寧波市,和龍“海蘭江大米”的知名度越來越高。

  和龍市還推進産品標準化和品牌化,從發達地區請來年輕設計運營團隊。當地的農産品經過精美包裝設計後,變得好看又新潮。

  “一些南方消費者説,沒想到延邊的物産這麼豐富。”“金達萊絲路”線下實體店文創展區負責人焦玉秀説。去年“金達萊絲路寧波扶貧館”開館。從寧波考察半年回來後,焦玉秀更忙碌了,最近她正和團隊一起拓展物流新業務,還準備參加直播培訓課。

  和龍市商務局副局長劉忠仁介紹,截至2019年底,和龍市76個農村電商村級服務站通過“金達萊絲路”電商平臺實現交易額278萬元,累計為443人開展電商技能培訓。劉忠仁説:“返鄉創業、脫貧攻堅與農村電商結合,讓‘金達萊絲路’闖出了一條新路。”

  2019年4月,和龍市脫貧摘帽。如今,李月順被當地辣白菜龍頭企業聘為技術顧問,公司生産的朝鮮族鹹菜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旺季時日銷售額5萬元,她自己每年也增收六七千元。“沒想到,不出去打工,腰包也能越來越鼓了。”她笑著説。

編輯:杜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