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謀遠慮“畫”夜景
長春日報  2020-06-16 09:09:11

  原題:深謀遠慮“畫”夜景——聚焦夜經濟系列報道之三

深謀遠慮“畫”夜景

這有山小吃街引市民紛至遝來,尋味品美食。 張揚 攝

  桂林衚同美食街、中東“將夜”、“新紅旗不夜街”……一個又一個火爆的夜市,承載著長春發展夜經濟的期待。在長春,看好夜經濟、發展夜經濟,已成為共識;規劃夜經濟、佈局夜經濟,正成為增強城市魅力、刺激消費的嶄新領域。

  長遠規劃 夜經濟才成“熱經濟”

  以特色小吃為主的“歐亞商超食尚不夜街”夜市,吸納從業人員227人,日均營業額40余萬元,日均客流量約萬人;匯集南方絲綢服裝、各地土特産品160余種的“2020新品杭州絲綢、農副産品特賣會”,吸納從業人員120余人。一個好的開頭讓二道區對佈局夜經濟更有底氣。立足於“吉盛坊”特色餐飲街區,建立東盛商圈和遠達、八里堡商圈,結合吉林大路、東盛大街、臨河街,因地制宜謀劃打造多個夜市。“1+2+3+n”的夜經濟佈局,是二道區為老城區夜色增亮的一項重要工程。

  汽開區以“新紅旗不夜街”綜合體、“汽開區網紅消夏夜市”兩大夜市為試點,今後將開展多種形式“夜市”“美食街”等活動,同時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引導市場主體在適當時間、適當地點擺攤賣貨,提供夜間消費便利條件,打造“夜經濟”消費載體。

  “夜色搭臺,經濟唱戲”,成為今夏長春獨特的夜景。從市政府到各城區相繼出臺促進夜經濟發展的相關舉措,將夜經濟當成促進經濟發展的長久之計去規劃、佈局,讓夜經濟真正成為“熱經濟”。

  長效機制 夜經濟更有生命力

  “夜經濟”的良性發展和持續繁榮,不僅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也需要交通、金融等方面良好的配套服務,最終形成支持夜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夜經濟”才能持久紅火下去。

  近日,省商務廳與中國銀行吉林省分行深化政銀合作,以長影新天地數字經濟特色文化步行街、巴蜀映巷步行街等首批省級8條步行街改造提升為重點,“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實行“一街一策”“一企一案”;針對小微商戶,提供結算與融資開戶專屬優惠、結算便利、經營週轉融資等服務,推出最高10萬元信用貸款的“復工貸”階段性産品……一系列為步行街改造提升出臺的專屬金融服務政策,無疑為長春夜經濟發展注入金融力量。

  為了方便市民逛夜市,長春市交通部門專門調配近百台公交車輛,開通29條“夜市”專線,滿足了市民在夜晚出行的交通需求;市場監管部門靠前服務,為“夜經濟”增加一道安全鎖;城市管理部門在加強對大型夜市和便民露天市場管理的同時,根據夜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和發現一些共性問題,制訂有針對性的實施方案,做好政策的引導及統籌規劃……夜經濟考驗著一個城市的運營能力,種種支持夜經濟發展的有力舉措,將賦予夜經濟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豐富內涵 讓長春越夜越美麗

  “應對疫情的衝擊,發展夜經濟是順應民生,刺激經濟發展的需要。”東北師範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力臻認為,成熟的夜經濟應該是多元的,多層次的,不僅僅是夜市小吃,還應包括多姿多彩的消費活動,形成夜經濟體系和業態。可依託大型商場,規劃夜間購物、餐飲、休閒、娛樂、影視、書店、文化交流的夜經濟商圈,打造夜經濟消費品牌,使之成為經濟增長的一極。

  市委黨校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李強,從事城市管理領域教學和科研工作多年。他建議,要用系統性思維打造夜經濟品牌,引導餐飲、文化、旅遊、娛樂、購物、住宿産業協同發展。除此之外,配套措施要跟上,如交通、停車、支付、治安、環保等。地方政府實施過程中,還需強化多部門的協同,這樣才能讓城市“煙火氣”更足、“人情味”更濃,讓長春越夜越美麗。(長春日報記者 孫丹 趙雪 李奔 孫嬌楊)

編輯:杜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