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金湖縣農房改善新型社區 住得好 住得安 住得美
來到荷花蕩,心情很舒暢
湖西好望角,紅色幸福灣
三國糧倉湖畔旺屯
問君何處去,黃莊有田園
走進金湖縣農房改善新型社區,綠堤環繞,花團錦簇,青磚黛瓦,樓房成群,農民們在共享菜園裏澆水施肥……這是金湖縣從群眾切身利益出發,圍繞注重産業配套、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就業創業、完善公共服務實施的農房改善工程,真正實現了讓群眾住得好、住得安、住得美。
近年來,金湖縣堅持把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搶抓機遇,按照“宜居、宜業、宜遊”的發展目標和“分級強化、分類引導、分片整合”的總體思路,科學規劃佈局、積極有效推進。截至2019年,通過省級驗收項目6個,改善農房3178戶;2020年、2021年計劃實施項目24個,其中新型農村社區項目12個,改善農房5000戶。建成湖畔旺屯、荷花蕩、幸福灣等高標準示範點。
農房改善以三農為基礎
在農房改善推進過程中,金湖縣充分尊重民意,組織1200多名黨員幹部入戶走訪,根據農民的改善意願和需求制定搬遷政策,最大限度讓利於民,基本可以“一平方換一平方”,做到不貼錢。同時,注重保護鄉村的自然形態、民俗風情、傳統文化,讓美麗鄉村留得住鄉愁、煥發出新韻。圍繞全域旅遊,所有産業基本上都實行“+旅遊”。按照“靠中心集鎮、靠旅遊景區、靠工業園區”原則,確定農房改善項目規劃選址,確保各新型農村社區均有産業輻射、産業支撐。讓每一個新建的新型農村社區都能宜居、宜業、宜遊,成為農民致富的一個新增長點,確保農民生活有保障。
農房改善以建好房為關鍵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關鍵環節、整合政策資源,夯實農房改善工作有力要素支撐。實行國有平臺公司與鎮街掛鉤保障機制,整合各鎮街閒置資源和項目資産,多渠道融資補充農房改善資金池。加大退出宅基地復墾力度,利用土地收益反哺農房改善工作。科學規劃佈局,按需提供房源。選擇交通條件優越、生態環境優美、便於老百姓就業的地方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在縣城規劃建設大型新型社區3個,在鎮街規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20個,改造提升規劃發展村莊19個,全面滿足農戶進城、入鎮、留鄉居住需求。創新模擬並聯(容缺)審批模式,著力解決集體土地農房改善項目建設審批手續辦理等難題。實行規劃審查、工程招標、施工安全、品質監督全流程專業監管,確保新型社區建設高標準高品質。創新設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主管部門、縣推進辦、群眾代表等五方監督機制,所有的農房建設品質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從縣城選擇了經驗豐富的專業物管公司,到新型農村社區進行幫助指導,確保農民住上好房子。
農房改善以創新為動力
為了高效推進農房改善工作,施行以縣為主的推進機制。強化制度設計、健全推進機制、注重過程管控,構築農房改善工作有效組織保障。縣級承擔主體責任,實行搬遷計劃安排、搬遷政策制定、設計方案審查、土地指標分配、土地復墾交易、農房改善項目建設全縣“六統一”,避免鎮街各自為政、責任落空,確保落實“一條線”、全縣“一盤棋”。將農房改善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書記縣長同時擔任縣領導小組組長,在重大問題上帶頭研究、帶頭推進。要求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直接抓農房改善工作,切實壓實鎮街屬地責任。每月召開縣農房改善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集中研究解決政策性、制約性重大問題。實行“條線工作法”“一線工作法”,縣四套班子成員分別掛鉤農房改善項目,定期組織現場觀摩,有效倒逼項目建設進度。堅持縣級統籌,鎮村兩級不用花一分錢,還可以得到集體資産增值。
農房改善以群眾滿意為標準
始終把尊重民意貫穿工作全過程,在補貼標準、安置形式、新型社區規劃建設等方面,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盡可能滿足不同群體需求。自願搬遷農戶可享受房屋補助、購房補貼、隱性補助“三重福利”,品質較好的農房可以在縣城換購等面積房屋,較為陳舊的農房也僅需支付少額差價。建立特殊困難群體兜底保障機制,對唯一住房、唯一宅基地的住房困難戶給予保底補償,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和65周歲以上老人可以申請免費解困房。對一些想選擇商品房但經濟條件不夠的農戶,創新推行了“共有産權”。群眾想到的一定要做到,群眾沒想到的也要為老百姓送上一份驚喜,讓老百姓為擁有一套新型農村社區住房而感到自豪與驕傲。 (新華日報 作者 韋國梅 陳劍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