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宿遷30個改善農房條件項目集中開工——讓農民儘快過上現代生活
“小區規劃得好漂亮!環境好,配套齊全,10月拿房,真希望早點搬進新房。”2月24日上午,家住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周馬村4組的周文燕,看著剛剛開工建設的周馬新型社區效果圖興奮地説。她家有六口人,老老小小現住在蘇北傳統的老式3間主屋、2間偏屋內,冬冷夏熱,一下雨家前屋後到處泥濘。年前一聽説即將搬遷,她家早早就簽訂協議。全村364戶36天就全部簽完拆遷協議。
規劃建設中的周馬新型社區,擬建房屋898套,2019年一季度啟動建設,10月完成80%房屋交付,年底前完成工程建設。
2月24日上午,宿遷市舉辦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主會場設在宿豫區大興鎮周馬村,在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設有分會場。當天共集中開工30個農房改善項目,計劃新建住房1.4萬套,建築面積約17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5.7億元。相關人員對各縣區農房改善項目進行集中觀摩。
如今的宿遷市是在3個貧困縣基礎上建立的,農民居住條件十分簡陋。截至2016年底,全市農村自然村莊樓房率僅為20.6%,低於蘇北平均水準7.7個百分點;已建成農民集中居住區配備衛生室、幼兒園的,分別僅為44%、25%,周邊配套建有産業項目的僅為46.2%。“要按照‘不等、不怕、不躲、不偏、不虛、不折騰’的要求,加快推進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努力讓全市農民儘快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生活。”宿遷市委書記張愛軍多次深入農村調研農房改善情況時強調。僅去年,全市就簽訂搬遷協議4.3萬戶,完成搬遷3.9萬戶,全面完成2276戶現有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
農房改善項目建設實行集中開工,這在宿遷還是首次。宿遷市市長王昊在開工致辭時説:“這是回應群眾期盼、加快補齊民生短板的重要路徑。”
“拆遷舊房子,搬進新房子”如今已成為宿遷農民的新期盼。無論是在開工現場,還是在已竣工居住區,這種期盼都寫在農民們的臉上。
泗洪縣臨淮鎮勝利村村民孫于建祖祖輩輩以捕撈和養殖為生,目前一家六口仍然居住在洪澤湖中一條水泥船上。“孩子上學不便,老人就醫更難。”2018年,臨淮鎮啟動建設特困漁民生態搬遷集中安置點項目,計劃建設514套,主要用於勝利村生態移民、一般村農房改善搬遷、集鎮區危舊房改造。目前,一期60戶已交付,二期256戶主體完工,三期198戶預計2019年12月底交付使用。“我訂購了一套63.2平方米的,兩室一廳,佈局很合理。”孫于建説,雖然買房辦了部分貸款,但看著新蓋的一棟棟樓房,想想自己將告別“水上漂”生活,心裏別提多高興了。
在沭陽縣錢集鎮槽坊新型社區集中居住區,62歲的德勝組農民范廷方2019年春節前搬進了新家。157平方米的兩層樓房,還有院子,只花了12萬元,其中包括舊房拆除補償的5萬多元,自家只拿了6萬多元。范廷方興奮地告訴記者,兒子春節回來看到眼前新穎寬敞明亮的樓房,高興地説:“真沒想到,我家還能住上這樣好的房子。”
錢集鎮幹部丁華明説,農房拆舊搬新工作得到廣大農民的支持和擁護。2019年春節期間,鎮裏動員錢集居委會路南和牌坊兩個組農戶搬遷,一共52家農戶,已有51戶簽訂搬遷協議。
2018年9月,宿遷制定出臺有關農房改善的《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明確3年內改善農民住房條件15.4萬戶、新建和改擴建農房改善項目215個、新增住房10萬套左右的第一階段目標。同時明確農房新建項目“十必須”,改擴建項目“六要件”,基礎設施配套 “五通八有”,重點鎮、特色鎮公共服務設施“十到位”等標準要求。2018年6月入住泗陽縣盧集鎮薛嘴新型社區的葉士蘭説,小區的環境真好,有綠化、路燈、廣場、公園,還有衛生服務站、超市,且靠近省道,十幾分鐘就能到縣城。(新華日報 記者 徐明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