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近年來,圍繞振興革命老區經濟,泰州市把“三個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精神轉化推進老區發展,推動泰州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力量。2011年,在泰州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黃橋入選江蘇首批“強鎮擴權”試點,泰州市給予黃橋老區更多權限,同時明確把黃橋作為泰興城市副中心來規劃建設,不斷創新體制機制,以産業發展為動力,以城市建設為支撐,産城聯動,再造新優勢,一座現代化的黃橋新城正在加快崛起。
2020年,黃橋實現工業開票銷售144億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8倍,年均增長13%;工商稅收收入11.2億元,是“十二五”期末的2倍,年均增長14.8%,累計實際利用外資7968萬美元、協議利用外資4.6億美元。
“實現經濟振興,關鍵在産業、在項目。”泰興市委常委、黃橋鎮黨委書記顧剛説,由於歷史等諸多因素,黃橋工業基礎薄弱,必須搶抓一切有利機遇,用足用好各類政策,以項目的加快集聚補好工業這門課。
黃橋新城美景
隨著項目的聚集、企業的壯大,黃橋産業方向和路線越發明晰。黃橋鎮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大會明確提出,圍繞“兩鏈一聚”特色産業,以龍頭企業、領軍人物、核心技術為引領,致力打造電動工具電器用高倍率鋰電産業鏈、生物發酵綠色科技産業鏈和高端風電裝備産業集群三個百億級産業。
近日,一份由江蘇省規劃設計院設計的《智慧叉車産業園總體規劃》完成修編。以這份規劃為引領,黃橋鎮劉陳社區傳統的叉車産業有了新的發展方向。
“像汽車産業一樣,小到一個軸承、齒輪,大到液壓系統、變速箱等,叉車生産能衍生出數以千計的崗位,帶動上萬人就業,是實實在在的富民産業。”黃橋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邵鳴説。
近幾年,黃橋在引進項目培育新增長極的同時,注重深挖傳統産業發展潛力。其中,最令人驚艷的要數提琴産業的華麗升級。
黃橋鎮在尋求樂器規模化生産、專業化分工上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科學謀劃樂器産業的發展方向和思路措施,在黃橋經濟開發區用地緊張的情況下,拿出1000畝土地,籌建樂器文化産業園,集樂器製造、檢測、展示、交易和音樂教育、音樂考級、音樂演藝、音樂文化等多功能于一體。
目前,黃橋提琴生産及配套企業達到220多家,從事和提琴有關工作的達到3.5萬人,每年生産各類提琴70余萬把,銷往歐美90多個國家,約佔世界總量的30%,全國總量的70%,年産值約24億元。
産城互促互融,黃橋先後獲得了“全國文明鎮”“全國特色小鎮”“全國重點鎮”“國家級生態鎮”“中國提琴産業之都”等16個國字號稱號,城鎮活力不斷激發,輻射力不斷提升。(文/圖 朱敏麗 賈健 袁吉 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