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南通如東縣掘港街道十里墩村牽頭經濟薄弱村新豐村、沙南村、曬鹽場村,與縣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共同投資的冷鏈集散中心一期建設完工。投産後,預計每年能為村集體提供90萬元的村營收入。該項目通過“1+N”抱團發展方式,探索實施村集體經濟聯合發展模式,走出一條變“輸血”為“造血”的産業發展新路子。
四村聯建的葡萄基地
近年來,掘港街道推行“強村+弱村”“資金+土地”的“飛地抱團”發展模式,全面釋放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活力。為克服相關村土地資源不足、地理位置不佳等制約因素,掘港街道創新思路,將市級鄉村振興先進村港南村、掘西村計劃用於産業興旺方面的獎補資金,與如東縣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所在村虹橋村資源整合,統一投資建設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精品果蔬特色産業核心基地。該項目共流轉土地近250畝,建成連棟鋼架大棚11.6萬平方米。在做大做強特色産業的基礎上,每年可持續增加村營收入65萬元以上。
為了給果蔬特色産業核心基地延鏈補鏈,2024年5月,十里墩村牽頭新豐村、沙南村、曬鹽場村建設冷鏈集散中心,目前,一期規模5000噸的倉儲中心已完工,預計2025年投入使用。
“有錢出錢,有地出地”,掘港街道按照“鎮域統籌、跨村發展、股份經營”原則,打破村域壁壘,採取跨村合作、多村共建模式。自2007年起,港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累計投入1500多萬元成立了如東港南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在銀杏村建設了4幢標準廠房和1棟宿舍樓,總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這些標準廠房吸引了如東銀河明清傢具廠、邁伯特(江蘇)電氣有限公司、江蘇藍搏世電氣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優質企業入駐,每年能為村集體提供64萬元的村營收入,併為周邊近30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
改過去的“單打獨鬥”為如今的“抱團聚力”,掘港街道探索“飛地經濟”,實施“抱團發展”,點燃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引擎”。“抱團發展的各村資源相融、發展相促。接下來,掘港街道將充分發揮國家級融合園平臺作用,組團發展、片區打造、整合資源,推動各村産業聯動、抱團發展,為促進全街道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掘港街道農村工作和社會事業發展辦公室主任馬愛東表示。(文/圖 毛茜 袁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