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個“後勁”項目集中簽約,1個推動海洋強縣的行動方案發佈,36家創新型、突出貢獻新銳、持續突出貢獻企業獲評“金牛企業”……11月20日,“逐夢深藍 創響未來”第十六屆如東沿海經濟發展合作洽談會在南通市如東縣舉行,聚焦打造“全市跨越發展增長極、全省向海發展先導區、全國綠色能源示範城”,吹響新一輪向海發展、向海圖強號角。
大會現場
30個項目簽約 激發向海而興動能
總投資26億元的華能海上光伏(風光同場)項目、總投資20億元的奧展高端金屬零部件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生物基納米新材料項目……活動現場,一批海洋産業、科創、人才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210億元。
近年來,南通如東將發展海洋經濟作為佈局新質生産力、推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舉措,先後建成縣域海上風電場、海上LNG能源島之一,“風光氣氫儲”全方位佈局,零碳園區率先示範。
“南通旗幟鮮明地提出‘下一個萬億’看沿海,如東將持續深耕海洋經濟,全面融入長三角北翼江海組合強港和萬億級綠色高端臨港産業基地建設。”南通市政協副主席、如東縣委書記陳慧宇表示。近五年來,如東累計落戶10億元以上項目42個、總投資超500億元,大港口、大産業、大開放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發佈行動方案 找準海洋強縣路徑
如今,如東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三大主導産業産值規模超1500億元;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洋口港20萬噸級深水航道通達遠洋,0.5萬噸到10萬噸級各類碼頭功能完備。在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撐下,如東地區生産總值連年跨越百億台階,2024年前三季度達1066億元,邁上地區生産總值“下一個千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百億”的新賽道。
南通市委副書記沈雷表示,南通正把沿海作為邁向“下一個萬億”的最大增量,堅持全域向海、産業興海、科技強海、開放活海,加快發展海洋新質生産力,奮力打造江蘇海洋産業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建設富有江海特色的現代海洋城市,努力以一域之光為海洋強國建設全局添彩。
“推動海洋産業高品質發展,黨中央有指引、有要求,省市有行動、有部署,如東有基礎、有條件。”如東縣委副書記、縣長陳雷介紹,如東縣從實際出發,組織編制了《推動海洋産業高品質發展 加快建設海洋強縣行動方案》,將圍繞“高水準建成全省向海發展先導區”總目標,實施海洋産業提級、科技創新提升、綠色數字化提效、基礎設施提檔、重點園區提質“五大行動”,力爭到2030年,培育形成七大海洋産業、3家海洋特色産業園區、15家省級以上高端研發平臺、20家優質龍頭企業,海洋産業增加值突破800億元,佔GDP比重達40%。
匯聚向海力量 攜手共繪奮進篇章
剛正薄板、創億達、江東電子等10家企業獲評創新型“金牛企業”,嘉通能源、蘇交控如東海上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悠宜生物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獲評突出貢獻新銳“金牛企業”,中石油江蘇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中天科技、九州星際等20家企業獲評持續突出貢獻“金牛企業”……一個個“金牛”稱號傳遞著如東尊商敬商、親商安商的鮮明導向。
頒獎儀式
活動中,中科院百人計劃、嶗山國家實驗室副主任吳能友,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管海兵等嘉賓分別帶來主旨演講,以專業的視角剖析如東海洋經濟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深入探討海洋合作發展之道;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南通分中心如東基地揭牌成立,未來,將在共建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共建專業研究所及重大科創項目、共建産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等五個方面加強建設,充分發揮國創中心深度融合的産業技術創新體系和創新生態的優勢,不斷暢通創新要素來如駐如渠道。(文/圖 徐書影 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