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平調動各類人才助推全面脫貧
遼寧日報  2018-04-27 11:38:33

  為保質保量完成57個村、8500人銷號脫貧,到年末貧困縣“摘帽”,建平縣堅持人才牽動戰略,組織各路精英1000多人奔赴精準扶貧主戰場,瞄準建檔立卡的貧困村和貧困戶,發揮自身智力、技術、行業優勢,圍繞扶貧對象的精準化識別、個性化扶持、動態化管理精準發力、大顯身手,呈現出了百人帶著57個村幹、千人幫著8500人賺的良好局面。

  黨政人才駐村入戶。成立以縣委書記和縣長任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負責全縣扶貧開發攻堅工作,精心選派139名優秀機關黨員幹部到貧困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增強村級組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選派216名政治素質高、群眾工作能力強、德才兼備、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黨政人才組建工作隊進駐貧困村,逐戶走訪慰問,幫助制訂脫貧計劃,為貧困戶送去優惠政策、信息技術等,確保扶貧對策精準到人。同時,省市選派的200名優秀幹部長年駐紮在貧困村組,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朝陽市人大機關辦公室副調研員謝寶東自擔任義成功鄉西臺子村駐村隊長以來,協調推進33.33公頃中草藥和草苜蓿種植業發展,扶持建立了1500隻散養蛋雞示範點一處,協調資金100多萬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對該村實施綠化、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到去年年末,該村建檔立卡戶實現了整體脫貧,今年他們又開始幫扶義成功鄉火石地村,為建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繼續發光發熱。

  農技人才精準對接。農業系統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組織鄉村兩級166名農技骨幹力量深入各貧困村和49個扶貧産業園,採取進村入戶面對面講解、手把手示範的形式,破解群眾在種植養殖業方面的技術難題,提高貧困戶持續增收能力。近年來,縣農經局分片區舉辦實用農業技術培訓班15期,培訓困難群眾和技術骨幹2600多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萬餘份。結合各片區主要技術難點,組織專家團隊進行現場指導42次。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方子山得知八家農場建設設施農業扶貧産業園,積極帶領中心相關技術人員多次進入園區指導,提供技術,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園區順利植入秧苗,當年實現分紅。縣畜牧局組織畜牧行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238人建立服務基層群眾聯絡平臺,並將技術專家通訊錄發放給貧困戶和大場大戶,方便養殖戶與技術專家直接聯繫,同時加大貧困戶培訓力度,發放各類養殖技術教材4000余本,印發宣傳冊2900余份。

  醫療人才上門送醫。建平縣制定了健康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從縣醫院、縣中醫院抽調36名優秀醫療人才組建精準扶貧醫療隊,走進全縣各個貧困村,為困難群眾進行疾病篩查和免費義診。與各鄉鎮簽訂 《醫療精準扶貧對口幫扶協議》,進一步明確幫扶內容,建立結對交流幫扶合作工作機制。同時,加大對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的業務幫扶指導力度,有效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技術水準。截至目前,縣精準扶貧醫療隊已經完成18個鄉鎮、37個貧困村的義診工作,受益群眾達5160余人。

  教育人才智力扶貧。教育系統以“三個圍繞六項行動”為總抓手,將人、財、智、技、物精準對接到貧困村、輸送到貧困戶、作用於貧困生。以建平職教中心為龍頭,抽調200名專技教師充實到畜牧獸醫、醫師醫護、汽修保養、平面設計等十五大專業,開展智力扶貧,通過3年至5年的專業技術培訓,使全部建檔立卡的貧困學生學到一門技術,到學校長期簽訂的京津冀各行業部門就業,實現年有穩定收入。同時,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去年以來,已對高中階段困難學生發放國家助學金135萬元,並按資助政策要求,對高中階段315名貧困學生返還學費178.4萬元。通過愛心團隊、公益組織、企業捐資助學等,籌集捐助款物合計400余萬元。在此基礎上,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3500余萬元,對重點貧困村所在地的15所學校進行義務教育改革和校舍改造,使貧困學校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同時,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進行職業教育,實行“一生一策”動態管理,點對點做好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創業幫扶。已舉辦專門招聘會、推薦會3次,優先推薦和幫助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創業。家住奎德素鎮大房身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柳波自2016年到職高汽修專業學習汽車維護與保養,去年被學校推薦到北京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就業,月薪5000元,公司免費提供住宿和工作餐,通過學到的專業技術,為家庭增加了收入,也實現了今年脫貧的願望。

  (記者 吳鏑 張輝)

編輯:董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