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裏人到桓仁山溝體驗傳統耕種
遼寧日報  2018-05-18 11:58:02

  為綠化認養樹木,不鮮見,為吃小雜糧認養莊稼田,倒是新鮮事。

  這些日子, 桓仁滿族自治縣八里甸子鎮馬鹿泡村突然多了不少外地車輛,進了村子就直奔永吉綠色農業專業合作社。4月29日,合作社組織進行了“一畝田共享農莊簽約合作儀式”暨春耕開犁儀式。

  永吉綠色農業專業合作社不用機械化作業,全部用最傳統的耕作方式種植綠色小雜糧。眼下,春耕正在進行,這裡到處可見大人扶犁、孩子牽牛、婦女撒種的景象,而那些種地的則是來自瀋陽、本溪的城裏人。他們一是為了體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家生活;二是認養莊稼田,秋收後能吃到可口的綠色食品。本溪市的王阿姨説:“我特別喜歡馬鹿泡村的玉米、黏米飯,裏面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味道。”

  為了帶領村民增收致富,2014年,村民張立安發起成立永吉綠色農業專業合作社。在桓仁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指導下,合作社採用傳統耕種的方式,種植黑糜子、穀子、蕎麥和玉米等8種雜糧。這些樸實憨厚的農民利用當地土質肥沃、水質純凈和空氣清新等優勢,不使用化肥和農藥,不噴灑除草劑,施有機肥和農家肥,人工除草,利用太陽能燈除蟲,採用生物製劑驅鳥,生産出了高品質的雜糧。雜糧投放市場後,供不應求。2017年,合作社順勢而為,擴大雜糧種植面積,由當初的幾千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37公頃,入社會員達337戶。合作社指導大批散戶從事綠色種植,生産雜糧,再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加工、對外銷售,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每公頃地可以增加收入6萬多元。

  永吉綠色農業專業合作社生産的綠色雜糧多次參加農産品博覽會,生産的黑糜子、大黃米近日通過香港權威機構的農殘和化殘檢測,達到歐美標準,獲准參加在柬埔寨舉行的東盟農産品博覽會。

  為了常年吃到馬鹿泡村的綠色小雜糧,瀋陽市民王化威發起成立“一畝田共享農莊”,贏得眾多省內其他城市市民的青睞,吸引了100多位瀋陽和本溪的市民加入,他們通過認養方式訂購永吉綠色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綠色小雜糧。

  “農友可以參與或監督春種、夏管和秋收,親眼見證合作社生産小雜糧的全過程。合作社也可以根據農友的需求調整種植結構,生産城裏人喜歡吃的各種糧食。”永吉綠色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立安説。(記者 王冰淩/叢煥宇)

編輯:董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