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連海洋大學黨員教師進社區科普海洋知識
大連日報  2018-07-09 15:52:11

  廣大群眾渴望正確的科普知識。“曾經有內陸地區記者問我,如何區分養殖和野生的帶魚?在央視一檔節目中,我曾看到有嘉賓介紹‘怎樣去除帶魚的鱗’……這些都是錯誤的海洋科普知識,我們高校教育工作者經常能看到錯誤的科普知識常年在民間口口相傳,因此,多參加社會服務、提高公眾科普水準是我們高校教職員工尤其是在職黨員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近日在大連海洋大學水産與生命學院“校園先鋒工程”暨科普活動進社區活動中,該學院院長王偉教授談到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時表示。今年“七一”前夕,大連海洋大學水産與生命學院的在職黨員教師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

  當天活動在高新區淩水街道屹馨百合社區舉辦,貼近群眾生活成為這次科普活動的主要亮點。40多名包括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教授、副教授、講師在內的在職黨員教師們,共同參與了當天的活動,面對面為居民解答海洋魚類相關知識。老師們將實驗室裏的水族箱、顯微鏡等設備搬到社區廣場,讓老少居民們近距離觀察、了解。現場發放主題為《餐桌上的魚》的宣傳資料,以圖文結合的方式,介紹了“什麼樣的魚是新鮮的”“為什麼有的魚肉裏有刺有的卻沒有”“怎樣才能讓做出來的魚土腥味少一些”等百姓喜聞樂見、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海洋魚類科普知識,受到居民的歡迎。

  據悉,該學院已經與社區進行了對接,根據社區需求,下一步將依據不同的主題繼續開展科普進社區、社區居民科普進高校等活動。(記者 智曼卿)

編輯:楊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