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溪縣通過“互聯網+農業”模式幫助農民開拓銷路
遼寧日報  2018-07-17 09:12:21

  7月,正是農作物茁壯生長的時節。7月15日,記者在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小線、本桓線、沈環線等公路兩側看到,白鮮皮、西甜瓜、軟棗子等特色經濟作物長勢良好,已大批上市。當地農民告訴記者,這是本溪縣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出的纍纍碩果。特色農業讓當地農民坐在地頭就進錢。

  “現在西瓜、甜瓜大豐收,俺們村守著本桓公路道邊,每天都有很多過路遊客停車買瓜,俺們坐在田間地頭就能進錢。”小市鎮謝家崴子村農民樸希柱説,鎮裏引導各村調整種植業結構,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種植了西甜瓜,沒想到西甜瓜上市不到一個月,收入就讓他喜出望外。“瓜地裏每天都有成熟的瓜,每天都能賣出去,天天都見錢。”樸希柱高興地説。

  為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全縣種植結構調整,今年以來,本溪縣先後制定出臺了《本溪市種植結構調整若干政策意見》《本溪縣鼓勵以刺五加為主“一縣一業”中藥材産業發展補貼實施方案》,成立了以農發局為牽頭單位,農機局、林業局、動監局和環保局為成員單位的宣傳推廣小組,深入各鄉鎮對農民進行政策宣講和解讀,為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做好服務。通過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使縣內種植結構調整工作得到有效落實,進一步推進了全縣農業産業升級換代。目前,本溪縣調整種植結構,作物種類涵蓋食用菌、中藥材、山野菜、花卉、西甜瓜、大榛子、小雜糧等多種特色高效經濟作物,為農民投身特色種植産業提供了廣泛的選擇。

  高官鎮磙子溝村民劉漢雙告訴記者:“以前俺家主要是種玉米,也想找點致富的門路,可一直選不好産業。去年村裏成立了綠磙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軟棗子種植産業。俺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種了0.4公頃軟棗子。現在軟棗子每公斤的價格達到100多元,按一株4年生軟棗子樹能産10公斤計算,一年的收益就比種植玉米多出好幾倍。”劉漢雙對軟棗子種植的前景充滿信心。 

  在做好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的同時,本溪縣還著力幫助農民開拓銷路,通過“互聯網+農業”模式,在優質稻、小雜糧、地道中藥材、食用菌、五味子、刺五加的生産、加工、銷售上下足功夫。産品結構的優化、銷售渠道的拓寬,使農民不必東跑西顛,坐在地頭就能進錢,切實嘗到了特色種植産業的甜頭。(記者 叢煥宇)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