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半年遼寧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達717.7億元
遼寧日報  2018-08-27 08:51:54

  展示開放遼寧、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自貿試驗區成為重要抓手。8月24日,遼寧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去年4月揭牌成立以來,截至今年7月末,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14家外商投資企業落戶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其中,來自日本、韓國、蒙古國、俄羅斯等國的外商投資企業超過百家。今年上半年,遼寧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實現717.7億元。

  “一年多來,以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為核心,對標國際經貿規則,遼寧自貿試驗區在轉變政府職能、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加強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等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紮實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各項工作,實現了良好開局。”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説。

  高度重視,強力推進。一直以來,遼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自貿試驗區建設工作,舉全省之力著手謀劃,搭建強有力的領導體制和推進機制。省領導多次召開會議聽取情況彙報,並作出重要指示,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重大事項;遼寧省成立自貿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確定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組、貿易便利化推進組、營商環境推進組等8個專項工作推進組,統籌領導協調自貿試驗區建設工作。同時,遼寧省在政策層面上也在不斷發力。目前,省級層面共出臺了20個政策文件、215項政策措施支持自貿試驗區發展。

  深化“放管服”,探索新模式。遼寧省向瀋陽、大連、營口三個片區下放首批133項省級行政職權,進一步增強遼寧自貿試驗區對經濟社會管理的統籌協調、自主決策和公共服務能力;全面實施“證照分離”改革,遼寧省對95項商事登記後置審批事項,採取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實行告知承諾等方式實施分類改革,實現企業“準入”和“準營”同步提速;三個片區均建立了權責清單制度、行政審批管理目錄製度,成立了綜合服務大廳,推行“一口受理”,創新 “預約上門”、微信核名、“零拒絕+全容缺”等服務模式,提高政府服務效能。

  貿易便利化,提升開放度。遼寧省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對接國家標準版,通過增設自貿試驗區服務專口,實現與海關、海事等口岸部門的“無縫對接”,極大方便了外貿企業;大連海關、瀋陽海關、遼寧海事局等部門紛紛出臺支持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創新舉措,東北四省區在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無障礙通關通檢等10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東北地區全方位、立體化、網絡化的互聯互通格局初步形成;推進通關流程再造,大連海關、瀋陽海關大力壓縮通關時間,兩關貨物通關時間均居全國海關前列。

  抓好複製落實,優化營商環境。遼寧省複製落實上海等地的自貿試驗區先進經驗,打造建設領軍東北地區的營商環境。遼寧省全面實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並對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實行備案制,進一步優化外資投資環境;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在企業登記註冊“三證合一”的基礎上,先後在全省推行“二十六證合一”“三十二證合一”,讓企業少跑腿。目前,國務院印發的《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要求落地的123項改革試點任務,遼寧省已經落地87項,落地率達70.7%,並推出首批25項改革創新經驗,向全省複製推廣,進一步釋放自貿試驗區改革紅利。

  與此同時,瀋陽、大連、營口三大片區也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推進更高層次的開放。瀋陽市已獲批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瀋陽片區正緊抓契機,積極推進跨境電商平臺、進口商品體驗展示中心建設,著力引進海外和國內知名電商企業落戶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形成保稅混礦、進境糧食全流程監管、服務貿易在線退稅等多項全國首創的制度創新經驗,並成功加入世界自由區組織,著力探索自由貿易港建設;營口片區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標準,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出了深化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六大體系。

  一連串的改革創新,激發出無窮的市場活力。自揭牌運營以來,截至今年8月10日,遼寧自貿試驗區共新增註冊企業30913家,註冊資本達4395億元。(記者 董翰博)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