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重拳整治ICO亂象
經濟日報  2018-09-03 15:30:19

  日前,針對ICO(首次代幣發行)、虛擬貨幣亂象的新一輪整治正在展開。北京市朝陽區近日發文禁止任何場所承辦虛擬貨幣推介活動。騰訊方面稱,部分公眾號涉嫌發佈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信息,違反《即時通訊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已被責令屏蔽所有內容,賬號被永久封停。

  據了解,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辦公室下一步將採取清理整頓措施,包括對124家伺服器設在境外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採取必要管控措施;定期摸排和關閉涉境內ICO及虛擬貨幣交易相關網站、公眾號;從支付結算端入手持續加強對虛擬貨幣交易清理整頓力度等。

  日前,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五部門發佈風險提示,對一些不法分子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行為進行警示。提示稱,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産”“數字資産”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盤和林稱,ICO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乙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的行為。ICO本來是一種企業融資金融創新,由於我國並不承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合法地位,加上傳銷等也在其中渾水摸魚,因此央行宣佈ICO在我國為非法活動。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國內ICO項目都是披著金融科技外衣的詐騙行為,大多打著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等“高大上”旗號,從事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發行方編制虛假項目白皮書,其項目不乏來自虛擬博彩、交友平臺等,五花八門,根本無法查證。ICO的野蠻生長,已經嚴重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並形成了較大風險隱患,任其發展還可能影響社會穩定。

  “北京市朝陽區禁止任何場所承辦虛擬貨幣推介活動非常有必要,能夠及時提醒投資者避免上當受騙。不過,僅一個地方發文還不夠,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辦公室應聯合相關部門在全國範圍內統一限制。”董希淼説。

  盤和林稱,雖然ICO非法,但是幣圈自媒體依然興風作浪,一些所謂“幣圈大V”打著專家的旗號招搖撞騙,利用當前區塊鏈和虛擬貨幣的價值模糊大肆鼓吹,在自媒體上散步相關信息,欺騙投資者,對市場造成了惡劣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李虹含稱,一些自媒體大號存在虛假宣傳問題,誤導投資者投資虛擬貨幣,部分區塊鏈媒體甚至與虛擬貨幣發幣方聯手,利用股市操作手法,在某些虛擬貨幣上“坐莊”,對虛擬貨幣採取暴漲暴跌操作,俗稱“割韭菜”,部分虛擬貨幣投資者損失慘重。因此,ICO亂象整治迫在眉睫。(彭 江)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