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瓦軸二百工程師“回爐”考取技師證
遼寧日報  2018-09-05 08:44:20

  “你現在是部門領導,還是工程師,幹嘛自討苦吃去考技師證?”剛拿到磨工技師證書的蒼施良,每當遇到親朋好友,總要面對這樣的疑問。蒼施良是瓦軸集團風電軸承研究所所長助理兼風電主軸項目經理,本是科班出身,可如今他考取了磨工技師,屬於工人序列,按傳統眼光看,這是人往低處走。但蒼施良不這麼看,他説:“産品圖紙決定了産品製造,通過學習磨工技師課程,我認識到根據加工工藝合理調整設計方案可以提高製造精度,降低製造成本。”

  在瓦軸集團,蒼施良的選擇不是孤例。從2016年起,經大連市人社局同意,瓦軸集團在全市企業中率先連續開展“雙師證”培訓,即實行專業技術資格與技能等級相結合的培訓,每名學員的培訓時間不少於120課時,培訓費用由公司出。迄今為止,公司的工程師中已有241人考取了高級工和技師資格,佔比近1/4,其中16人原本為高級工程師。

  據瓦軸集團負責人介紹,軸承行業是全球充分競爭行業,世界八大跨國軸承集團在中國佈局了60多家工廠,壟斷了國內70%的中高端市場。要想從他們手裏搶訂單,就必須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方位學習這些企業在管理、研發、工藝等方面的經驗,尤其是學習他們的工匠精神,做好基本功。工匠精神不只是技術工人的事,同樣需要研發人員認真雕琢匠功、培育匠氣、追求匠心。

  以前,瓦軸在産品設計方面吃過虧。一些研發人員大學畢業後“出了校門就進廠門”,缺乏加工技能訓練,設計的産品圖紙接不上地氣,導致生産磨合期長、産品精度不高。現在,研發人員通過“回爐”補匠功,成為具有“白領+藍領”身份的複合型人才,設計圖紙和操作者之間不再有隔層,産品設計與生産流程節拍一致、無縫對接,産品精度迅速提升。

  蒼施良在學習磨工工藝後,發現圓錐滾子軸承內圈在磨加工過程中,經常出現不能對內圈滾道完全磨加工的“撂邊”現象。他通過優化擋邊角度和油溝尺寸,有效避免了“撂邊”再現,降低了廢品率和加工難度。高級工程師那馥考取了維修電工高級技師和中級鉗工後,業務更加純熟,迄今主持參與大型引進設備技術改造100多項,累計創造價值數千萬元。

  在濃郁工匠精神的熏陶下,目前瓦軸生産一線崗位高級工以上人員佔集團員工總數的32%。隨著公司上下聚焦技術細節,瓦軸汽車軸承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工業裝備軸承及風電增速機軸承開始批量進入歐洲市場。(記者 王剛)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