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聯網、大數據成為瀋陽“新名片”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9-14 16:22:38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歐陽舒楠):9月13日,第十八屆世界冬季城市市長會議進入第二天,瀋陽市有關部門領導陪同出席會議的中外嘉賓來到東網科技有限公司和東軟熙康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專項考察。

  建設“21世紀數字絲路”東北區域大數據支撐平臺

互聯網、大數據成為瀋陽“新名片”

    中外嘉賓來到此次考察的第一站——東網科技有限公司。(攝影 歐陽舒楠)

  中外嘉賓首先來到了位於瀋陽市渾南區的東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網科技)。據介紹,東網科技是一家全球視野的數據與基礎設施服務商,由東北大學、瀋陽市政府及戰略投資者聯合創立。瀋陽市大數據管理局局長李瑩女士首先為前來參觀的中外嘉賓介紹了瀋陽市智慧城市的建設及發展的情況。隨後,東網科技負責人為來賓介紹了東網科技的基本情況以及在智慧城市交通、信息安全、公共安全等方面所提供的系統化解決方案。

互聯網、大數據成為瀋陽“新名片”

    瀋陽市大數據管理局局長李瑩女士為中外嘉賓介紹瀋陽智慧城市的建設及發展情況。(攝影 歐陽舒楠)

  白俄羅斯明斯克市副市長維克托·拉普捷夫則表示,這是他第一次來瀋陽,對瀋陽的第一印象就是照明非常好,城市的建築風格新穎,多樣化,城市綠化也非常好。在參觀東網科技時,他對東網科技展示的智慧交通項目和公共安全、信息安全、緊急事件的應急處理項目都非常感興趣。他表示,堵車也是明斯克市面臨的一大問題,且明斯克也是一座百萬人口的城市,要保證人民的安全也是城市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明斯克,也有一些提供這種服務的平臺,沒有一個統一的,完整的體系。如何在交通方面,利用智慧化手段提供信息蒐集、整合、快速反應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性解決方案,是他此次參觀特別關注的問題。

互聯網、大數據成為瀋陽“新名片”

    白俄羅斯明斯克市副市長維克托·拉普捷夫(左一)聽取工作人員的介紹。(攝影 歐陽舒楠)

  據介紹,為順應當下互聯網、大數據産業的飛速發展,東網科技提出建設“21世紀數字絲路”東北區域大數據支撐平臺。數字絲路將依託東網科技東北區域大數據中心在雲計算、大數據領域的基礎設施、平臺及産業聚集等方面的優勢,整合政府、高校、企業資源,構築面向數據服務産業的平臺經濟體,促進大數據産業快速聚集,為傳統産業升級、戰略新興産業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支撐,打造“一帶一路”雲及大數據發展支撐平臺。並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空間信息應用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示範基地,為“一帶一路”區域內城市的智慧製造、航空、物流、電子商務、物聯網、智慧城市等産業提供切實有效的技術支撐。

  東網科技負責人還表示,東網科技作為互聯網大數據的科技類公司,目前已通過“一帶一路”邁出第一步。已同香港新華集團共同成立了“香港新華東網科技有限公司”,其業務主要參與到全國及海外基礎設施組網工程,香港智慧城市規劃,及東南亞地區大數據信息化建設項目,能力輻射東北亞地區、美國矽谷(容器技術)、新加坡聯合科研機構等。

  分享模式構建中國最強大的基礎醫療服務平臺

互聯網、大數據成為瀋陽“新名片”

    東軟熙康的工作人員用流利的英語為中外嘉賓介紹東軟熙康的基本情況。(攝影 歐陽舒楠)

  東軟熙康是此次考察的第二站,來到東軟熙康的園區,東軟熙康溫馨優美的環境和在分享模式下以信息技術構造,專注于社區、家庭提供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的雲醫院平臺讓前來參觀的嘉賓們發出了讚嘆之聲。

互聯網、大數據成為瀋陽“新名片”

    法國克萊蒙費朗市副市長傑羅姆·奧斯朗德在參觀時表示,東軟熙康在疾病預防方面的做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攝影 歐陽舒楠)

  法國克萊蒙費朗市副市長傑羅姆·奧斯朗德在參觀時表示,東軟熙康在疾病預防方面的做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國,利用龐大的大數據基礎,將醫療、健康等數據蒐集起來再進行分析,這樣的方式方法引起了他濃厚的興趣。他還表示,瀋陽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城市規劃建設很人性化,整個城市運行的非常順暢,人民生活很幸福,生活品質很高。

互聯網、大數據成為瀋陽“新名片”

    中外嘉賓參觀東軟熙康的內部設施。(攝影 歐陽舒楠)

  據介紹,東軟熙康是一個分享模式下以信息技術構造,專注于社區、家庭提供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的雲醫院平臺。這個平臺是一個生態,和政府、社會醫療保險、商業保險、大醫院、基層醫療機構、醫生、養老機構、第三方等共同構建的共享模式生態,致力於構建中國最強大的基礎醫療服務平臺。

  在海外合作方面,東軟熙康與日本德洲會醫療集團進行檢治一體服務合作。在智慧健康終端方面,東軟熙康與日本阿爾卑斯電氣株式會社合作研發和生産中國首款無接觸式睡眠監測儀。

  目前,平臺整合連接了超過2萬個醫療機構、3萬名醫護人員提供線上線下服務、涉及50個醫學學科。平臺連接監測4680萬次個人及家族健康信息,3.23億次醫療健康數據,服務500萬人群的健康管理,每個居民都擁有他們動態的健康檔案。同時,為80萬人群提供健康風險評估。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