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迎兩場颱風,深圳各界各界嚴陣以待。對於深圳第一高樓,高度600米的平安金融中心(PAFC)而言,防抗颱風的工作更為艱巨。
9月16日中午,網絡上流傳一個名為“平安大廈掉玻璃”的視頻。後經PAFC官方辟謠,在“山竹”颱風中,PAFC主體結構及玻璃幕墻完好無損,電力及供水一切正常。PAFC成功經受住了大樓建成後的最大颱風考驗。
為應對本次颱風,早在一週之前,PAFC就已經開始實施應對颱風的方案並排查所有隱患。(中國平安供圖)
PAFC運營中心總經理陳津華在巡檢颱風過後大樓受損情況後説:“可以確認,平安金融中心沒有一塊玻璃落下。唯一受到影響的地方是大樓部分窗受風壓後産生輕微滲水。這些情況已在9月17日早間處理妥善。”
相比周圍的辦公樓,PAFC的體量大概是它們的三倍,因此,在物業管理上,PAFC需面對的問題會更複雜。
“應對自然災害,PAFC擁有非常完善的應對方案與流程,包括一年兩次全樓人員參與的消防演習等。”陳津華表示。
據了解,為應對本次颱風,早在一週之前,PAFC就已經開始實施應對颱風的方案並排查所有隱患,旨在減低所有可能出現的風險。據悉,PAFC在颱風前一週所進行的準備包括:在9月9日-10日期間,已先後完成了對大樓內所有排水溝、雨水井的疏通,並加密檢查,確保暢通;在有水淹風險的地庫機電設施房及地庫停車埸放置合適的吸水裝置;在所有位於當風位置的玻璃窗、廚窗及玻璃門加上保護物料或裝置;將露天地方容易被強風吹倒的物品綁緊或轉移到室內安全地方等。
PAFC物業人員説,大樓同時做好了應對停水停電的措施,即使颱風造成大面積停電,備用電機也可確保大樓在最低限度用電下運轉直至電力恢復。
9月15日夜間,隨著大樓“颱風紅色預警信號生效”一排醒目的LED燈亮起,平安金融中心物業服務中心全員500余人即已進入備戰狀態。9月16日全天,PAFC物業超過300名工作人員都奮戰在工作崗位上,即時處理各項突發事項。此時,深圳市政府已發佈颱風紅色預警,動員全市停工、停業、停市、停課。
事實上,對於PAFC這樣大體量的建築而言,許多防災的功課都做在了平常。陳津華透露,PAFC玻璃的穩固,原因除了大樓在設計之初就格外重視的防風抗震之外,還得益於每半年一次的固定保養。
除物業管理以外,在樓體設計施工之時,PAFC內已安裝了兩個“定樓神針”,以在一般颱風及地震中,保護大樓及人員的安全。
據平安不動産工程管理部的專家介紹,在PAFC的114層設置了兩台分別重達500噸的混合式阻尼器。在地震、強風時,阻尼器能夠吸收並減少大樓晃動幅度,提高建築內部人員舒適度。當颱風來臨,大樓在風中擺向某一方向時,風阻尼器會在電腦和電機的控制下朝反方向運行,從而減緩大樓的擺幅,發揮出相當於天平砝碼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阻尼器擺動幅度與風速並不存在絕對的相關性。在風速小時,為提高減振效率,電機會主動加大阻尼器擺動幅度;當風速增大時,擺幅不會一直增加,將自動控制在單側擺幅範圍內運行。換言之,阻尼器即使擺幅達到極限值,也不意味大樓存在安全風險。
據平安不動産深圳分公司工程管理總監姚偉軍介紹,阻尼器在工作狀態時,可減少PAFC大樓擺動幅度的30%左右,可保護樓內機電設備和週邊護幕墻。阻尼器有一定的擺幅限制,設計擺幅是2.2米(單側),當擺幅超過時會自動鎖定,主動防止地震時對損壞設備和帶來次生破壞。一般風的作用下,不會達到最大擺幅。
據悉,本次颱風“山竹”過程中吹襲期間,PAFC阻尼器運行正常。
9月16日,香港城市大學大樓結構健康監測小組在現場進行了全程實測監控,颱風“山竹”來襲期間,阻尼器工作負荷達到設計值的50%,降低了PAFC 30%的擺幅,減振作用明顯;大樓裏的高速電梯通過降速運行仍可滿足值班人員往返巡視檢查的需要。
姚偉軍説,PAFC的抗風設計為可應對100年一遇的颱風,能應對平均風速為60米/秒,陣風風速最高至80米/秒的颱風。在此模擬情景下,塔頂(600米位置)擺幅(單側)計算值為67釐米。
他指出:“截至16日下午3時,監測到颱風‘山竹’的最大風速為47.8米/秒,平均風速為30~35米/秒。根據監測數據推算,塔頂擺幅不超過30釐米(單側),也就是説還不到設計值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