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讓高雅音樂走近大眾 提升公眾文化素養的遼寧探索
遼寧日報  2018-09-28 14:25:54

讓高雅音樂走近大眾 提升公眾文化素養的遼寧探索

  9月19日晚,瀋陽師範大學青年交響樂團在瀋陽盛京大劇院進行交響音樂周專場演出。

讓高雅音樂走近大眾 提升公眾文化素養的遼寧探索

  本溪交響樂團在關門山舉辦公益演出。

讓高雅音樂走近大眾 提升公眾文化素養的遼寧探索

  大連城市國際交響樂團為大連市民舉辦新年音樂會。

讓高雅音樂走近大眾 提升公眾文化素養的遼寧探索

  本溪交響樂團常年堅持在基層演出。

  核心提示

  連續舉辦四屆並漸成全省年度音樂盛事的遼寧省市民交響音樂周是一次年度大考,也是對參演樂團實力的檢驗,更是對公眾音樂鑒賞能力和文明素養的檢驗。從高雅音樂入手提升全民藝術素養的遼寧探索,在這一次次檢驗中不斷校正準星、精確發力。

  以瀋陽交響樂團一曲磅薄大氣的《長子情懷》開場,以大連城市國際交響樂團一曲歡樂明快的《祝你幸福》作結,9月25日,為期11天的遼寧省第四屆市民交響音樂周用一種意味深長的方式圓滿落幕——振興發展中的遼寧用藝術化的方式講述著它的時代故事,去滿足人民群眾期待擁有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場高水準的藝術盛宴”是觀眾的共同評價。來自外界的觀察也許更加客觀,隨天津交響樂團來採訪的《天津日報》記者翟志鵬這樣評價:“看得出遼寧讓高雅音樂在民眾中生根開花的努力,未來一定還有更好的發展。”

  可以説,遼寧多年來致力於提升公眾藝術素養的努力和探索初見成效。

  一群從廣場、排練廳走進音樂廳的觀眾

  從天津交響樂團那場演出説起。瀋陽交響樂團副團長、打擊樂演奏家田元説起開場前看到幾乎滿座的觀眾席時的心情,“真是捏了一把汗,咱遼寧的觀眾可別在外人面前露怯呀!”沒想到,現場安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下半場40分鐘的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四個樂章的間隔處沒有一下雜亂的掌聲,觀眾的懂行讓樂團大受鼓舞,破天荒地加演了三首曲子。田元得意地説:“據説,有的城市用了二三十年的時間才讓觀眾學會了聽交響樂該怎麼鼓掌,我們才用了短短幾年,就達到了這樣的程度!”

  這樣懂行的觀眾是如何産生的?大連城市國際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指揮杜明説:“大連的觀眾是被我們從廣場一路帶進音樂廳的。”

  2009年5月,大連城市國際交響樂團成立,這也是遼寧省首個民營城市交響樂團。“成立的原因,一是大連有人才,二是老百姓對高雅藝術有渴望,應該讓他們有機會聽到高水準的音樂,三是大連作為正在邁向國際化的大城市,應該有這樣的文化視野。”杜明説。

  觀眾還不習慣掏錢買票去聽交響樂,樂團就在廣場演出,下農村、進學校演出。觀眾覺得交響樂深奧,曲目編排就由淺入深,先聽淺近的、大家熟悉的音樂小品,然後再聽中外名曲。“大連的所有廣場我們都演過,從春天到秋天,幾乎周周都演,有一年夏天,一個月演了12場。差不多5年之後,就有了一支穩定的觀眾隊伍,我們每年在大連保利劇院舉辦的交響樂演出季,上座率都在七成以上。”

  瀋陽的觀眾則是被瀋陽交響樂團從排練廳和社交網絡上吸引到音樂廳裏的。2013年初,瀋陽交響樂團作為省內唯一一支民營的專業交響樂團開始組建。田元至今還記得當年樂團成立時的專場音樂會,“觀眾少,秩序也不好,不堪回首”。於是,樂團組建了“沈交愛樂”微信群,普及交響樂知識,介紹經典作品,還在各種媒體上發佈樂團排練廳向市民開放的消息,請樂迷現場看排練。音樂會上,指揮卞思聰更會花大量的時間來講解即將演出的作品內容,介紹觀演禮儀。不過數年時間,瀋陽交響樂團的古典音樂季全部進行商業演出,上座率同樣達到了七成。

  與此同時,在全省各地陸續出現的城市交響樂團同樣在做著這樣的努力,而與上述兩個大城市相比,他們吸引觀眾的過程更為艱難,但努力同樣從未停止過。正如本溪交響樂團團長孫佩忠所説:觀眾不了解交響樂,就更需要我們來引導、來培養。

  一路採訪下來,記者發現,基本上每個市都有一群對提升公眾藝術素養充滿責任感和熱忱的人,每個樂團也都有一個有能力、也有辦法的帶頭人。正是這樣一群人,為讓高雅音樂走近大眾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一個吸引全社會目光的大平臺

  繼大連之後,成立城市交響樂團漸成風氣。不得不説,遼寧多年來的高雅藝術人才儲備是豐富的,除了各大藝術院校、民間文藝團體的專業藝術工作者外,來自各行各業的業餘音樂愛好者也紛紛加入進來。本溪交響樂團吸納了大量來自本溪國企的文藝骨幹。丹東城市交響樂團裏,有民警、有護士,有公交車司機,還有一部分退休後回到丹東的老同志,當年也都是單位的文藝積極分子。

  民營交響樂團的發展,也吸引了全社會關注的目光。好幾個市交響樂團的成立都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和支持,並且給樂團提供了大量參加公益演出的機會。在這種鼓勵下,當地企業也紛紛為樂團提供資金和排練場地,丹東城市交響樂團就是在丹東錦繡集團贊助下成立的,葫蘆島銀行更是成為葫蘆島城市交響樂團的冠名企業。

  出於對高雅藝術和民營院團的支持,遼寧省市民交響音樂周無疑給民營院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演員最渴望的就是舞臺,特別是那些來自各行各業的非職業樂手,瀋陽盛京大劇院的音樂廳是他們曾經可望而不可即的大舞臺。一個細節值得玩味:本屆交響音樂周的工作人員在製作演出節目單時,差一點兒把多家樂團的照片弄混,因為背景雷同,都是上屆交響音樂周時在盛京大劇院拍的,原因很簡單:這些樂團所在城市還沒有符合交響樂演出要求的音樂廳。

  丹東城市交響樂團團長胡立譚對記者説:“在過去的三年中,年初舉辦丹東市新春交響音樂會、秋天來瀋陽參加全省的市民交響音樂周是樂團兩件固定的大事。交響音樂周上,各市的樂團都會來,既是展示,也是較量,每年我們都要提前半年就開始排練。今年,我們排的是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的第二樂章、門德爾松第四交響曲的第六樂章,演奏這樣的經典作品,對我們這樣以演奏小曲子為主的樂團來説是巨大的挑戰。”

  迎接挑戰就會提高,胡立譚很高興地説:“樂團的水準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今年是我們的‘旺旺’之年,頭7個月就演出了8場,包括與美國指揮家唐納德·波特諾伊合作的仲夏交響音樂會、與旅美著名鋼琴家畢聰合作的畢聰鋼琴協奏曲音樂會。”

  印在本屆交響音樂周演出單上的各家樂團介紹中,幾次出現“填補城市文化空白”“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這類的表述。顯而易見,城市管理者也好,媒體和群眾也好,都更樂於以高雅藝術作為城市的“形象擔當”。當然,與這些榮譽和“稱號”相比,相信所有這些無論職業還是業餘的樂團成員都會認可胡立譚的話:“能夠為家鄉作貢獻、為家鄉人提供更高水準的藝術演出,讓我們感到欣慰。”

  一條亟待探索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如果總結本屆交響音樂周的成績,要包含很多數據——媒體的熱度、參演樂團的規模、上座率、觀演總人數,還有觀眾的口碑。但交響音樂周所引發的思考更多,從世界範圍來看,單純依靠商業演出營利的交響樂團並不多見。民營交響樂團更不容易,“辦樂團真難”是記者採訪到的每一位團長在總結成績後發出的共同感嘆。如何走出一條民營交響樂團良性發展之路,交響音樂週期間與來自全國各地音樂人的交流,或許會帶給我們啟發。

  首先是政府文化惠民的做法真正實現了惠民。與前幾屆相比,本屆交響音樂周的所有演出都是公益性質的,所有門票都以低價售出或者通過各種渠道和活動免費送出,真正實現了惠民。在此基礎上,如何將這種一次性的惠民變成常態?是否借鑒天津、重慶等市發放文化惠民卡的做法,讓更多群眾有真切的獲得感,都有待探索和創新。

  其次是更有效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文化建設。從目前遼寧省的情況看,企業對樂團的支持大致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像瀋陽交響樂團這樣,由一家企業投資並全面參與樂團的運營管理。另一種是在其他各市更常見的,企業對樂團進行一次性或多次贊助,並不參與樂團的運營和管理,或者不贊助樂團、只贊助演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營院團“運行缺資金、排練無場地”等困難。

  贊助式的參與,靠的是企業家對高雅藝術的興趣和認可,更與企業和當地的經濟狀況相關,如果我們看好遼寧振興發展的未來前景,接下來要探索的就是新辦法:通過政府鼓勵和政策支持,強化企業的文化責任,提升企業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民營企業對瀋陽交響樂團的投資式參與更具標本意義。著名作曲家崔炳元與國內多家交響樂團合作過,據他觀察,瀋陽交響樂團是幸運的,遇到了懂經營也懂音樂的投資方。目前瀋陽交響樂團的整體演奏水準在全國十幾家民營交響樂團中是位居前列的,在包括國有和民營在內的全國82個專業交響樂團中也可以居中上水準,業界曾以“沈交現象”總結他們低成本高水準運營的一系列經驗做法。但崔炳元認為,隱憂同樣存在,國內的民營院團中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樂團辦得不錯,可投資的企業經營不善沒錢投了,或者投資人興趣轉移突然撤資了怎麼辦?

  崔炳元介紹了世界著名的德國柏林愛樂樂團的經驗:樂團的收入中,1/3是門票收入;1/3是衍生品的收入,包括唱片、音視頻産品、書籍以及各種帶有樂團標識的服裝和紀念品等;還有1/3是由德國政府指定的贊助商提供的資金支持,當然,政府也會對這些贊助商給予相應的政策性回報。“雖然與這些頂級樂團的差距還很大,但至少有一種做法是可以借鑒的,比如在樂團的投資上,是否能吸引更多企業參與,成立基金會或者董事會來進行運營管理,這樣就有可能規避風險。”

  毫無疑問,高雅藝術的推動與普及,還有無數困難需要克服,也有無數條路供選擇。可以相信的是,在打造高雅藝術的遼寧形象、提升公眾藝術素養這條路上,遼寧會一直探索下去。(記者 周仲全 高 爽)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