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瀋陽故宮舉辦“乾隆在盛京”文物特展
瀋陽日報  2018-09-30 11:40:09

  “乾隆皇帝遵循東巡祭祖之制,曾分別在他33歲、44歲、68歲、73歲時,從京師赴盛京(瀋陽)祭陵,並在盛京宮殿駐蹕多日。”9月29日記者了解到,國慶節期間,瀋陽故宮為中外遊客推出“乾隆在盛京”文物特展,展覽遴選近百件文物,展現乾隆皇帝在盛京的活動情景。

  乾隆首次東巡寫下《盛京賦》

  乾隆八年(1743年)七月初八,乾隆離開北京,踏上東巡盛京的路途。首次回故鄉,他難掩興奮,從圓明園出發後,即賦咏“盛京佳氣東來紫,騑騑六禦今伊始”以抒發內心情感。他在盛京駐蹕數日後,又于啟程回京的前一日,創作了長達3390余字的《盛京賦》。

  按照乾隆年間的規定,北京宮殿武英殿修書處新刻的內府圖書(俗稱“殿版”),必須送一部或數部至盛京皇宮收藏。而本次借展遼寧省圖書館的清乾隆十三年武英殿刻本《盛京賦》滿漢文篆體毛裝本,就曾藏于盛京皇宮。

  下令專為盛京典禮趕制樂器

  祭陵是清帝東巡的主要目的,乾隆帝每次東巡,先要祭拜“三陵”,然後進入盛京宮殿接受群臣行慶賀禮。同時,頒詔佈告天下。受賀、頒詔儀式一般在皇帝入盛京皇宮後的次日或第三日舉行,在崇政殿前,按照京城規格配備大型樂隊,佈置會場。其中和韶樂、丹陛大樂等樂器就是專為盛京使用而特製的。

  出於需要,乾隆帝首次東巡迴到京城後,下令專為盛京典禮趕制一批樂器。乾隆九年,組成中和韶樂的多種樂器被送到盛京。中和韶樂在盛京的首次使用是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此後乾隆帝東巡及後來的嘉慶、道光皇帝,在回盛京舉行典禮時皆使用這批樂器。

  四度東巡盛京,歸時戀戀不捨

  乾隆帝一生東巡盛京四次,在第一次東巡迴京後,下諭在盛京皇宮增拓行宮。其中迪光殿、保極宮、介祉宮、頤和殿、戲臺等建築,都是乾隆時期建造。在建造宮殿的同時,大批宮廷御用物品被送至盛京。乾隆帝還下令將一些國府秘籍,如玉牒、玉寶、玉冊等,也送往盛京尊藏,以示盛京的特殊地位。

  乾隆帝第四次東巡時,已是73歲的高齡,當他想到此次離開盛京將不能再來,便以詩來表達自己對盛京的戀戀不捨。 (記者 陳鳳軍)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