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收套餐”讓210萬大連農民受益
遼寧日報  2018-11-12 13:26:44

  11月6日,記者在大連市旅順口區三澗堡街道韓家村看到,菜農姜巧雲正忙著往菜田裏栽種洋蔥苗,新栽種的大蒜秧苗已長出地面,她興奮地説:“用地膜覆蓋,現在搶栽,明年四五月份就上市了,賣菜收入又能增加不少!”除了洋蔥和大蒜,山藥也是韓家村調整種植品種,促進增收的“三件寶”之一,蒜苗等蔬菜越冬上市後市場售價能比其他蔬菜高出2至4倍,菜農收益可觀。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連市加大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以“調糧穩菜、強果優牧”為總基調,加快農業生産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同時通過推進土地改革、發展設施農業、加大農産品品牌建設、推動三産融合發展等多項舉措,惠及全市210萬農民,切實提高農民收入。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580元,同比增長8.0%。

  讓資源變為資産、資金變為股金、農民成為股民,大連市堅持把農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作為基本出發點,積極推廣“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綜合服務超市”的農業共營制發展模式,創新共營共享的利益分配機制,支持農民以土地經營權、農房、資金等入股,讓農民通過股份分紅等方式更多地分享産業增值收益。穩步推進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在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促進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發展水準。截至目前,全市基本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全市頒發證書59萬份,佔確權農戶的90%,頒證到戶率62%。在55個試點村和甘井子區率先啟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基本完成試點村清産核資數據統計。持續推進農業共營制模式試點,全市新註冊和正在註冊的土地股份合作社32家。持續推進社會化服務,實現土地託管服務面積2萬公頃。

  大連市將現代農業作為發展方向和目標,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做文章,推進現代農業提質升級進而提高農民收益。依託各地資源稟賦優勢,結合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劃定工作,優化設施産業佈局,全面提升設施農業生産能力。大力推進設施果樹、設施蔬菜和設施花卉等優勢産業發展。今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3萬公頃,蔬菜産量116.7萬噸,同比增長12.8%和6%;水果種植面積10.52萬公頃,比上年增長2.2%。

  在11月5日落幕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上,大連駝峰蘋果斬獲農産品金獎。“品質立農、品牌興農”正是大連市促進農業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抓手。到目前全市登記認證地理標誌農産品數量達58個,居全省首位。

  在推動三産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大連一方面推進農産品加工業發展,一方面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已累計培育專業合作社4249家、家庭農場289家。

  此外,為促進農村困難群體增收,大連市因村制宜發展優勢、特色、高效扶貧産業,落實蔬菜、水果、光伏發電等扶貧産業項目超過200個。(記者 呂麗)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