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商”:優化營商環境的“立足點”
瀋陽日報  2019-01-07 13:00:53

  “招商”“安商”“富商”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三部曲”。“招商”是起點,“安商”利長遠,“富商”則水到渠成。“安商”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根本目的,是“立足點”。只有“安商”做得好,才能一頭挑起“招商”的重任,一頭收到“富商”的成效。

  良好的法治環境是“安商”的前提條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法治化制度環境,保護民營企業家人身安全和財産安全。法治環境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沒有穩定安全的環境必然造成人才和資本的流失,企業也自然不會留下來。因此,通過法治建設、制度建設,讓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心無旁騖謀發展,是當前優化營商環境的首要任務。

  法治為先,少不了重信踐諾,這是法治的精神基石。市委、市政府鄭重承諾“新官要理舊賬”,在兩年內解決拖欠民營企業工程款以及招商引資政策未兌現問題。這一深得民心深受民營企業歡迎的舉措,是誠信政府的宣言,為全社會其他主體重誠信守承諾作出了表率。隨著法治、誠信、公平的環境建立起來,各類市場主體才會擁有真正的安全感和獲得感。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牢牢樹立公僕意識是“安商”的重要基礎。在“萬人進萬企”主題活動中,機關幹部在深入企業送政策、察實情,為企業分憂解難的同時,也獲得了一次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換位思考的良機。當真正認識到民營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的作用,切實把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就會真正樹立起公僕意識,進而努力營造出讓民營企業舒心、安心、順心發展的環境。

  水美魚肥,土沃稻香。只要“安商”的環境建立起來了,企業自然留得住、長得大、做得強,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前來安家,為瀋陽振興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常思哲)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