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稅費加減法助力 探索房地産長效機制
證券日報  2019-03-14 13:01:11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三次提到房地産,三處也都伴隨著“穩步”,“穩妥”,“平穩”字樣,顯然,總基調仍然是穩。3月12日,住建部部長王蒙徽表示,將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穩妥實現房地産市場平穩發展的長效機制工作方案。一句話出現兩個“穩”。

  在“穩”的前提下,還有兩個關於房地産的政策性新聞值得好好研究。3月9日,全國人大相關負責人就“人大立法工作”答記者問時提到,督促有關部門抓緊增值稅法、消費稅法、房地産稅法等法律草案的起草,引起市場各方的不淡定。同時,上海、北京、深圳等多地下調二手房交易稅費政策陸續落地,又在房産交易和準交易所者心中掀起一陣小漣漪。

  其實,在筆者看來,無論是房地産稅立法進程的推進,還是二手房交易稅費的下調,雖然都是對地方稅環節的加和減的調整,但更是國家“減稅降費”一盤棋的組成部分。

  首先,房地産領域稅費加減法運用,是積極財政政策題中之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8年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減稅降費、補短板調結構。全年為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而2019年將“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並舉”。在此背景下,報告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産稅立法”。這可視作“加”,多地已陸續實施的交易環節稅費下調,則是“減”,而且,“加”目前尚停留于預期中,“減”卻已經陸續成為事實了。

  其次,減法的運用,有利於盤活存量,有助於穩定市場價格。雖然經過測算,按下調後費率計算,價值200萬元交易標的最終可以節省交易成本不足萬元,但這一政策與遠期的房地産稅政策組合,其作用在於引導市場預期,將市場中沉澱的二手房擠向交易平臺,增大房屋供給,緩解供需矛盾,一方面成為新房供應量的有效補充,另一方面也將盤活房屋持有人的存量資産,還有可能進一步産生投資、創業等行為,轉而形成新的生産力。長期而言,有助於平抑房屋價格,是一種市場化的,樂見的,對房地産調控長效機制的探索。

  簡言之,對於住房,無論剛需還是改善性需求,都是在中國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人民表達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一個重要內容。(一 帆)

編輯:李靜